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七份报纸总体来说,内容大同小异,只是风格上各有偏向。
  比如《小报》和《新闻》还有《向家小报》,风格都比较正统高冷一些,对于很多露骨的市井八卦内容,都是暗示居多,并不多做评价。
  而《李氏小报》和《孙家小报》一类的,则更多的偏向娱乐,尤其是《李氏小报》,颇有一点娱乐至死的的感觉,上面一大半的篇幅,都是出墙扒灰偷情一类的报道,比如其中一篇就是“大理寺某官员深夜鬼鬼祟祟爬墙幽会某妇人,被其夫放狗撵至面如土色”。
  甚至,《李氏小报》还会展开说说,大胆的附上细节,仿佛撰稿人身临其境看到的一般。
  其用词之大胆辛辣,一点儿都不像含蓄的古人,看的杨蔓娘这个现代人都有点不好意思。
  所有小报上都并没有付费广告,也没有连载的小说。
  杨蔓娘翻了一圈儿下来。
  反倒是对自己昨日的赚钱想法,越发的有信心起来。
  不过。
  保险起见。
  在开始动笔写小说之前,还需要考察一下市场。
  下了工的杨蔓娘。
  打发了前来等自己的老二杨士林先回家。
  杨蔓娘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从来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的困难。
  独自一人来到了上午去买报纸的潘楼南街。
  她并没有急着去买笔墨纸砚,而是先去了附近的书店,翻看时下流行的各种话本儿小说,人物传记,看看这个年代的同行们,都写的什么,顺便了解一下市场上各类话本小说的文风和遣词造句。
  虽然,她这样只看不买的行为。
  会吃店主的白眼儿,不过没法子,她确实很穷没钱买,只能装看不见。
  基本上,之后的七八天的时间。
  她都每日下了工之后都不先回家。
  而是泡在潘楼南街的各大书店里一个多时辰,对比市面上的各类话本儿。
  都是天蒙蒙亮出来,到天黑透了才回家。
  几乎没有好好欣赏过汴京城的冬日暖阳。
  不过。
  这样虽然有些幸苦。
  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
  这七八天的时间,她翻阅了将近二三十本市面上比较名气的小说。
  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和话本小说,有了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印刷成本的降低,书店里的书种类非常的多,有专门的科举书籍,四书五经,还有旅行传记,词、诗、话本小说、戏曲剧本都有,而且,不少话本小说都是白话文的方式书写,更加贴近民间口语,不过语言上受到了晚唐风格的影响,用词比较浮艳,尤其是才子佳人的话本,其中的对话甚至有点儿接近戏剧的感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