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说贾雨村答应替他引荐,可这引荐也是要银子的。总不能空口白牙就让人家知道你是有能为的人。
  贪点小钱这种事,蒋敬也常做。他家本就人口多得很,不说七八房小妾,就是十几个孩子每月花销也不少。
  他那一年二三百的俸禄,和底下的一点冰炭孝敬,怎么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人呢?
  正好他手里有权,这些年东偷一点,西摸一点,各处加起来也有四五万了。
  这回可是关系到他未来飞黄腾达的大事。蒋敬狠了狠心,算了半日,巧妙的把本来该拨给张同知的工程银子瞒下三万多来。
  本已经把银子都换成孝敬送给贾雨村,请他代为转致意。没想到信儿还没来,李巡抚就开始彻查各州府历年亏空。
  光是运河工程银子一项,前头几年的积攒,加上今年蒋敬偷摸出来的银子,就足足有五万两。
  更别说还有别项的亏空,整个江苏一省整整查出来几百万。
  李巡抚虽然清正老实,但并不软弱。否则也不会在顶头上司带头贩卖私盐,整个江苏官场差不多都和光同尘的情况下,独善其身。最后还被提拔为巡抚。
  他雷厉风行的扣押了涉事官员和有问题的账本,立时便命人报给圣上和刑部,请求京中三法司会审。
  有些是陈年烂账,还涉及到上皇当政的时候。
  三法司的人临去之前都被圣上召见过,也被自家上司千叮咛万嘱咐过,因此都心中有数。
  把以前的烂账都归到已经化成灰的前头马巡抚身上,只专注查圣上登基后这四年多的异常。
  这一查就还了张同知张志哲的清白。但他虽然并未贪污,也有监察不利渎职之责。因此被降了一级,贬到甘肃去做知州。
  蒋敬却被抄家抄了个底掉,将将还上贪污的银子。他家中女眷都被遣返回家,自己被判了徒三千里外,到军营中做苦役去了。
  其实也怪张同知年少得意。他现在才三十郎当,虽然父母双亡,但是被堂伯父养大,一路顺风顺水,娶了娇妻,仕途顺遂。难免人心阴私上有些不大重视。
  蒋敬又是个皇商旁支出身,入仕以来一直管着钱粮。他要作假,也不是张同知随便就能看出来的。
  倒是潘知府被查出来收受贿赂,给扬州来往商人们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虽和贪污案件无关,也被撸了知府之位,贬到岭南去了。
  从此潘、张两家天南海北,一个在西北,一个在极南,千山万水,就连通信都要走上三五个月。
  故此黛玉才有此一问。先不说从此两家从南到北,音信不通的事。
  只说当时潘、张两家结亲,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着冯夫人觉得潘家知根知底。虽然不大富大贵,好歹能给婉燕一个稳稳当当的生活。
  现今潘、张二人虽然都贬成了知州。但潘知州是连降两级,被贬之地是岭南。上皇当政时,一向是极不得圣心之人方会被贬到此处。
  潘知州若是还想重回中原,不做出一番政绩来,估计是难了。
  再说岭南多烟瘴,一向易滋生疫病。不是没有身子差些的官员被贬途中死在路上的。
  更不用说岭南一地多当地土族,再往南还有南蛮人。潘知府若是能平安退休,都算福大命大了。
  而张知州虽然被贬一级,但是从同知到知州,府二把手到州一把手,只能算是小降。
  甘肃一地虽然靠近边关,但近年来一向无什么战事,算得上太平。
  若是能在这地方打熬出来,张家还有好亲戚,不怕张知州日后没有好前程。
  这样一来,潘梅真和张婉燕两人的婚事就算是极不匹配了。若是冯夫人心中不愿,以山长水远的由头退婚,两家亲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再想想已经在宫中的梅婷,也不知会不会因为她父亲的事受到连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