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加上押运粮草的人也总还要吃饭, 人数又是不小, 走一天就是一天的粮食;
  到最后,十斤粮草算下来能到地方的竟只有一斤不到。
  如此损耗,户部王尚书每每想起就一阵心中绞痛, 恨不能以身代之;
  因此拼着被兵部余尚书嘲讽为不懂打仗的门外汉,也要问能不能折成其他办法。
  譬如,择些合适人选主持,带着银票或是其他凭证,一路上从沿途城市适度收购和领取, 日积月累。
  既不伤民生,又能把粮草凑足,最好的是不必支出那么多额外损耗。
  须知——运的越多,消耗人力就越多,路上消耗的粮草也就越多。
  虽说边境军营本有些储备,但大军拨过去可供应不了多久。
  再者,就算是奉着圣旨去的,也总还是不能厚着脸皮把人家原住民的饭吃光。
  总之, 王尚书的诉求是:
  合理压缩由国中粮库拨过去的部分, 再拿出一份规划好的计划, 在行军集军的路上逐步收集粮草。
  既省去了许多力气,又能收到新粮。
  余尚书的诉求则是:
  别的不管, 但是如果玩脱了让将士们吃不上饭,那就只好让把户部上下几百人都打包送去前线主炊了。
  这种折换的方式并非没有先例,但实现的大多不好,关键只在一个症结:
  谁负责主持收购?
  想也知道,这必是一件肥差;
  若是有心,油水能多到吃不了也兜不走,随便刮过几下都是金山银山。
  又拿着圣人的旨,理直气壮。虽说名义上要爱护百姓,可实际上怎么收,收多少,在哪收,都有着巨大的灵活空间。
  到时候自己缺着德,让皇帝偷偷背锅,下面又敢怒不敢言;
  事情一结了,就可回京城舒舒服服享福——在京城外结下的仇怨,谁还能找过来呢!
  因此前朝也不乏有如此创意如此雄心壮志的作为,但往往最后一核算:
  明面上的账是效果不错,干干净净;
  到了年底平来平去补不上的亏空,可就不知道是哪来的了。
  前朝打过几次大仗,未见什么成果,国库却越打越空,也是其衰弱乃至最后灭亡的原因之一。
  王霦并非缺心眼到了不知过往惨痛的程度,前朝那些烂账至今还在户部内部考核的题目里,折磨着一代代的户部新星;
  但他总还是觉得:
  想法是好的,只是人没选对,要是人选对了……
  如今吏治清明,考核选拔上来的人才更是以清正守身为先,否则能力强出了花来也往外剔。
  圣人行端坐正,下面的人自然不敢胡乱作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