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像今天,因为要给太医署的众人单开一个课程,薛大壮的工作量比平时翻了一倍,日程也被压缩了许多。
  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还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出一份符合时代背景的学习笔记,让748讲给太医署众人听。
  “你这是怎么了?”
  748狐疑地问他。
  “怎么忽然这么积极了?”
  “没什么。”
  大壮假装不在意。
  “你那个讲法太刻板了,那些人都不是王二娘她们那种新手,人家从小学医师从大家,你的那套话术人家不一定能接受,总得转化成能接受的语言。”
  “我是本地土著,我能想明白的那些医学大家肯定能,我来做你们之间的翻译不是很好吗?可以避免很多误传。”
  这倒是,但你以前根本不会去干这种事啊?!
  748还是很怀疑。
  但它观察了一阵,发现薛大壮好像真的只是想要做个诚实的学术翻译,之后也一直在兢兢业业给两个医疗体系搭建桥梁,慢慢的也就不去管他了。
  毕竟,有了大壮的帮忙,它和太医署众的沟通顺畅了许多,一些理论和概念也能融会贯通,教学进度飞速推进。
  748也终于领教了大唐顶级医家的业务水平。这次不是单纯的虐菜式灌输,而是教学互长有来有往,甚至王焘等人提出的一些问题748也没办法回答,每每上课都是一次酣畅淋漓的交锋。
  到后来,太医署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在接触了显微镜、乙酰水杨酸和静脉滴等新鲜事物后,自觉颇有进益的人便将这些进益写信与亲朋好友分享,重点讲述他们在新器皿的辅助下开拓了新的治疗思路,对于医学典籍中的一些概念有了新的领悟。
  有人分享便有人求助。医监医正们也不是什么都擅长的,在课上遇到与748意见相左的,谁都不能说服谁,于是气不过的便写信拉人求助。
  这年头,谁家学医还没几个师兄弟啊,事关师门尊严必须给兄弟站脚助威。于是讨论多了便形成效应,许多郎中都知道现在在玛城有这么一家医疗所,愿意公开新器皿给大家观看,还能参与医学大家们的讨论,聆听各家的心得。
  有这好事儿,千载难逢,谁能不动心!?
  于是,等到郯王李琮奔丧结束回到碛西,他发现玛城这边到处都是穿着文士袍挎着药箱的郎中。南言北语各地方言交织,时而拉帮结派时而一言不合,讲通了又能把手言欢,俨然成了大唐郎中的集会之地。
  李琮抓头。
  不是,我就走了几个月……这怎么天都变了啊?!
  第169章 一朝被蛇咬,患了疑心病
  李琮其实早就想回龟兹了。
  他在百福宫守灵的这段日子, 一睁眼看到的都是明争暗斗,太上皇的葬礼仿佛是一场顶级的名利场,前朝后宫的个派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以前人人都说碛西苦,风沙满天, 荒草遍地, 到处都是不开化的蛮族,哪比得了长安城的繁华。
  可他在西域呆了大半年, 再回长安, 反而觉得这大明宫就是一座巨大的鸟笼, 里面的人只着眼于方寸之地,在笼中做困兽斗,时时刻刻都不得安生。
  偏他这次回京还带着推广显微镜的任务。
  李琮带显微镜回来, 单纯是觉得这是一样好东西,就和能用于军事的望远镜一样, 显微镜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理念上的更迭, 是以他一回京就找机会吧显微镜献了上去。
  谁想到,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机关,在后宫引发的震荡堪比地动。
  李隆基对显微镜极其喜欢, 于是点了李琮在百福宫守孝,很是羡煞了一旁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