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64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情况万分紧急,因为从种种迹象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京城。
  但袁崇焕不这么看,他始终认为,皇太极就是个抢劫的,兜圈子也好,绕路也罢,抢一把就走,京城并无危险。
  其实孙承宗也这样认为,但毕竟是十万人的抢劫团伙,所以他立即下令,袁崇焕应立即率部,赶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阻击皇太极。
  到此为止,事情都很正常。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很不正常。
  袁崇焕知道了孙承宗的部署,却并未执行,当年的学生,今天的袁督师,已无需服从老师的意见。
  他召集军队,开始了一种极为诡异的行动方式。
  十一月十一日,袁崇焕率军对皇太极发动追击。
  说错了,是只追不击。
  皇太极绕过蓟州,开始北京近郊旅游,三河、香河、顺义一路过去,所到之处都抢劫留念。袁崇焕一直跟着他,抢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就这样,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多万人在北京周围转悠,从十一日到十五日,五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在这五天里的表现,是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都没消停。
  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他到底想干什么?
  大敌当前,既不全力进攻,也不部署防守,为什么?
  当时人民群众的看法比较一致:袁崇焕是叛徒。
  不攻也不守,跟着人家兜圈子,不是叛徒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在这五天里没闲着,四处抢劫,抢了又没人做主,郊区居民异常愤怒,都骂袁崇焕。
  朝廷的许多高级官员也很愤怒,也骂袁崇焕,因为他们也被抢了(北京城土地紧张,园林别墅都在郊区)。
  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叛徒的名头算是背定了。
  所以每当翻阅这段史料时,我总会寻找一样东西——动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