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48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云南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贪权弄私,十恶不赦!
  在这封文书中,杨维垣表现出极强的正义感,他愤怒地质问阉党,谴责了崔呈秀的恶行。
  杨维垣是阉党。
  说起来大家的智商都不低,杨所修的创意不但属于他,也属于无数无耻的阉党同仁们,反正干了也没损失,不干白不干,白干谁不干?
  形势非常明显,崔呈秀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对于立志搞掉阉党的崇祯而言,这是最好的机会。
  但崇祯没有动手。他不但没有动手,还骂了杨维垣,说他轻率发言。
  事实上,他确实不打算动手,虽然他明知现在解决崔呈秀,不但轻而易举,还能有效打击阉党,但他就是不动手。
  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在杨维垣的这封奏疏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很快,他的直觉得到了证实。
  几天后,杨维垣再次上疏,弹劾崔呈秀。
  这是一个怪异的举动,皇帝都发了话,依然豁出去硬干,行动极其反常。
  而反常的原因,就在他的奏疏里。
  在这封奏疏里,他不但攻击崔呈秀,还捧了一个人——魏忠贤。
  照他的说法,长期以来,崔呈秀没给魏忠贤帮忙,净添乱,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
  崇祯的判断很正确,在杨维垣的背后,是魏忠贤的身影。
  从杨所修的事情中,魏忠贤得到了启示:全身而退绝无可能,要想平安过关,必须给崇祯一个交代。
  所以他指使杨维垣上书,把责任推给崔呈秀,虽然一直以来,崔呈秀都帮了很多忙,还是他的干儿子。
  没办法,关键时刻,老子自己都保不住,儿子你就算了吧。
  但崇祯是不会上当的,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目标只有一个,不需要俘虏,也不接受投降。
  第四章 夜半歌声
  真正的机会到来了。
  十月二十三日,工部主事陆澄源上书,弹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贤。
  崇祯决定,开始行动。
  因为他知道,这个叫陆澄源的人并不是阉党分子,此人职位很小,但名气很大,具体表现为东林党当政,不理东林党,阉党上台,不理阉党,是公认的混不吝,软硬都不吃,他老人家动手,就是真要玩命了。
  接下来的是例行程序,崇祯照例批评,崔呈秀照例提出辞职。
  但这一次,崇祯批了,勒令崔呈秀立即滚蛋回家。
  崔呈秀哭了,这下终于完蛋了。
  魏忠贤笑了,这下终于过关了。
  丢了个儿子,保住了命,这笔交易相当划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