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25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承宗失望而归,他没有能够拯救东林党,只能拯救辽东。
  魏忠贤曾经想把孙老师一同干掉,可他反复游说,皇帝就是不松口,还曾经表示,如果孙老师出了事,就唯你是问。
  魏公公只好放弃了,但让孙老师呆在辽东,手里握着十几万人,实在有点睡不安稳,就开始拿辽东战局说事,还找了几十个言官,日夜不停告黑状。
  孙承宗撑不下去了。
  天启五年(1625)十月,他提出了辞呈。
  可是他提了n次,也没得到批准。
  倒不是魏忠贤不想他走,是他实在走不了,因为没人愿意接班。
  按魏忠贤的意思,接替辽东经略的人,应该是高第。
  高第,万历十七年进士,是个相当厉害的人。
  明代的官员,如果没有经济问题,进士出身,十几年下来,至少也能混个四品。而高先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混了整整三十三年,熬死两个皇帝,连作风问题都没有,到天启三年(1623),也才当了个兵部侍郎,非常人所能及。
  更厉害的是,高先生只当了一年副部长,第二年就退休了。
  魏忠贤本不想用这人,但算来算去,兵部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把他找来,说,我要提你的官,去当辽东经略。
  高先生一贯胆小,但这次也胆大了,当即回复:不干,死都不干。
  为说明他死都不干的决心,他当众给魏忠贤下跪,往死了磕头(叩头岂免):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就让我在家养老吧。
  魏忠贤觉得很空虚。
  费了那么多精神,给钱给官,就拉来这么个废物。所以他气愤了:必须去!
  混吃等死不可能了,高第擦干眼泪,打起精神,到辽东赴任了。
  在辽东,高第用实际行动证实,他既胆小,也很无耻。
  到地方后,高先生立即上了第一封奏疏:弹劾孙承宗,罪名:吃空额。
  经过孙承宗的整顿,当时辽东部队,已达十余万人,对此高第是有数的,但这位兄弟睁眼说瞎话,说他数下来,只有五万人。其余那几万人的工资,都是孙承宗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