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80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此,曾经叱诧风云的郑贵妃,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位大妈费尽心机,折腾了三十多年,却啥也没折腾出来。此后,她再也没能翻过身来。
  这个看似无比强大的对手,就这样,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但在杨涟看来,这还不够,于是三天之后,他把目标对准了另一个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九日,杨涟上书,痛斥皇帝。
  杨先生实在太纯粹,在他心中,江山社稷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他看来,郑大妈固然可恶,崔大夫固然可恨,但最该谴责的,是皇帝。
  明知美女不应该收,你还要收,明知春药不能多吃,你还要吃,明知有太医看病,你还要找太监,不是脑袋有病吧。
  基于愤怒,他呈上了那封改变他命运的奏疏。
  在这封奏疏里,他先谴责了蒙古大夫崔文升,说他啥也不懂就敢乱来,然后笔锋一转,对皇帝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勤劳工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必须说明的是,杨先生不是在拍马屁,他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因为在文中,他先暗示皇帝大人忙的不是什么正经工作,然后痛骂崔文升,说他如何没有水平,不懂医术。最后再转回来:就这么个人,但您还是吃他的药。
  这意思是说,崔大夫已经够没水平了,您比他还要差。
  所以这奏疏刚送上去,内阁就放出话来,杨先生是没有好下场的。
  三天后,这个预言得到了印证。
  明光宗突然派人下令,召见几位大臣,这些人包括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当然,还有杨涟。此外,他还命令,锦衣卫同时进宫,听候指示。
  命令一下来,大家就认定,杨涟要完蛋了。
  因为在这拨人里,方从哲是首辅,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孙如游是礼部尚书,全都是部级干部,只有杨涟先生,是七品给事中。
  而且会见大臣的时候,召集锦衣卫,只有一种可能——收拾他。
  由于之前的举动,杨涟知名度大增,大家钦佩他的人品,就去找方从哲,让他帮忙求个情。
  方从哲倒也是个老好人,找到杨涟,告诉他,等会进宫的时候,你态度积极点,给皇上磕个头,认个错,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是杨涟的回答,差点没让他一口气背过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