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74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上去,局势十分危急,但事实上,是万分危急。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许多地方不见敌人,听到风声就跑,老百姓跑,当兵的也跑,个别缺德的骑兵为了不打仗,竟然主动把马饿死。
  而由于指挥系统被彻底打乱,朝廷的军饷几个月都无法发放,粮食也没有,对努尔哈赤而言,此地已经唾手可得。
  但他终究没有得到,因为接替杨镐的人已经到任。他的名字,叫做熊廷弼。
  熊廷弼,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今湖北武汉)人,自小聪明好学,乡试考中第一,三十岁就成为进士,当上了御史。
  可此人脾气太坏,坏到见谁和谁过不去,坏到当了二十年的御史都没升官。
  他还有个嗜好——骂人,且骂得很难听,后来连他都察院的同事都受不了,压根不搭理他,基本算是人见人厌。
  但如果没有这个人见人厌的家伙,相信明朝差不多就可以收摊,下场休息去了。
  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在一片混乱之中,新任经略熊廷弼带着几个随从,进入了辽东。
  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开原还没有失陷,但当他到达辽东的时候,连铁岭都丢掉了。
  等他到达辽阳的时候,才发现,明朝仅存的沈阳和辽阳,已几乎是一座空城。
  他命令下属前往沈阳,稳定局势,叫来一个,竟然吓得直哭,打死都不敢去,再换一个,刚刚走出城,就跑回来了,说打死也不敢再走。
  于是熊廷弼说:
  “我自己去。”
  他从辽阳出发,一路走一路看,遇到逃跑的百姓,就劝他们回去,遇到逃跑的士兵,就收编他们,遇到逃跑的将领,就抓起来。
  就这样,到沈阳的时候,他已经集结了上万平民,数千名士兵,还有王捷、王文鼎等几位逃将。
  安置了平民,整顿了士兵,就让人把逃将拉出去,杀头。
  逃将求饶,说我们逃出来已经不容易了,何必要杀我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