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04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在一段紧张的忙碌后,小西行长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守卫平壤部队,为日军第一军全部、第二军一部,共计一万八千余人,以及朝鲜军(朝奸部队),共计五千余人,合计两万三千人。
  根据种种蛛丝马迹判断,明军的主攻方向是西北方向,此地应放置主力防守,于是小西行长命令:第一军主力一万两千人,驻守西北方三门:七星门,小西门,大西门,配备大量火枪,务必死守。
  而在东面,明军并无大量军队,所以小西行长大胆做出判断:明军不会在东城发动猛攻。
  现在只剩下南城和北城了。
  短暂犹豫之后,小西行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南城广阔,不利用兵,新军(朝鲜军)五千人,驻守南城含毯门。”
  “余部主力防守北城!”
  我相信,在这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的,是一天前的那一幕。
  “剩余部队为预备队,由我亲自统领!”
  至此,小西行长部署完毕。
  从明军的动向和驻扎看,东面应无敌军,南面必有佯攻,而主攻方向一定是西北两城,我相信,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只要打退明军总攻,固守待援,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此时,在城外的明军大营,李如松终于说出了他隐藏已久的进攻计划:
  “我军的主攻方向,是西城。”
  攻城明军共计四万五千余人,具体部署如下:
  “左军指挥杨元,率军一万人,攻击西城小西门。”
  “中军指挥李如柏,率军一万人,攻击西城大西门。”
  “右军指挥张世爵,率军一万人,攻击西北七星门。”
  “以上三万人,为我军攻击主力。”
  第二个被部署的地区,是北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