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239节(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守仁正站在庭院里等待着他,看着这个不懂规矩的铁公鸡,锦衣卫先生正想说两句难听的话,却见王守仁先生三步并两步,走到了自己跟前。
  王守仁真诚地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道:
  “我当年曾经蹲过贵部门的监狱(即正德五年那一次),老兄的同仁也见过不少,却是第一次见到老兄你这样的好人啊!”
  这几句莫名其妙的话彻底打懵了锦衣卫,他呆呆地看着王守仁,哑口无言。
  “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确实够薄),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阁下的高风亮节!”
  锦衣卫踉踉跄跄地走了,唯恐在这里多呆一分钟,这次他是彻底服了,心服口服。
  其实锦衣卫大人也不是笨蛋,他十分清楚,王守仁是在拿他开涮,但他发现自己竟然发不得脾气!因为在王守仁的那几句话中,也隐含着杀机。
  所谓“阁下如此廉洁”,是给他台阶下,顾及他的面子,这是软的。
  所谓“我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会写文章”云云,是在警告他,你要敢乱来,就写一篇骂你的文字,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恶行。这是硬的。
  软硬兼施之下,岂有不畏惧者?
  王守仁清正廉洁,不愿送礼,但麻烦一样会自动找上门。面对着要么送礼,要么挨整的困局,王守仁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他坚持了原则,也躲过了麻烦。
  如果你还不理解什么是“知行合一”,那么我来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锦衣卫先生哭丧着脸,给江彬带回了那个让他失望的消息——人已经被张永抢走了。
  江彬气急败坏,但他很明白,张永先生惹不得,要是撕破了脸,自己也没好果子吃,想来想去,只能拿王守仁出气。
  于是这个小人开始编造谣言,说什么王守仁与朱宸濠本来是一伙的,因为王守仁怕事情不成功,才临时起兵之类的鬼话,还派人四处传播,混淆视听。
  这话虽然荒诞不经,但要是传到朱厚照的耳朵里,王守仁先生还是很麻烦的,关键时刻,张永挺身而出。
  他向朱厚照说明了来龙去脉,并气愤地说道:
  “王守仁如此忠臣,国之栋梁,为何要受到如此中伤?天理何在!”
  朱厚照虽然喜欢玩,不服管,却也是懂道理的。
  所以当江彬来到朱厚照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王守仁的“罪行”后,只得到了一句回答:
  “你给我记住,这种话今后少讲!”
  还没等江彬反应过来,朱厚照又给了他一闷棍:
  “王守仁立刻复命,即日起为江西巡抚,按时到任,不得有误。”
  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的江彬退了出去,估计他这辈子也不会再打小报告了。
  【以德服人】
  其实江彬一直是个运气不错的人,他大字不识几个,从小所学专业是打架斗殴,偏偏跟对了老板,顿时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杨廷和对他客客气气,张永不敢招惹他,钱宁被他关进牢房,混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到头了。
  直到他碰见了王守仁。
  费尽心思想夺人功劳,却是竹篮打水,打小报告挖坑设圈套,最后自己掉了进去。
  失败,极其失败。
  到了这个地步,也该知难而退了吧,可是江彬同志偏不,他一定要和王守仁斗到底。考虑到皇帝面前有张永护着他,江彬决定转移战场,到江西去整王守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