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190节(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这件事情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整日探头探脑的言官们也不失时机跳了出来,政治嗅觉敏锐的给事中华眿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程敏政,认为他事先出卖了考题,因此唐伯虎和徐经两人才能答出考题高中。
  华眿这一状告得实在太狠,本来李东阳还想拉兄弟一把,让徐经和唐伯虎回家三年之后再考,把这件事压下去,可是这样一来,事情就搞成了政治阴谋、考场黑幕,只好公事公办,把这三位仁兄一股脑儿抓了进来。
  经过审理,案件内部判决如下:
  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合谋作弊查无实据,但其仆人确系出卖考题给徐经,失察行为成立。结论:勒令退休。
  江阴举人徐经:购买考题查实,作弊行为成立。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吴县举人唐寅:……。结论: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当然了,这些都是内部结论,除处罚结果外,具体情况并未向社会公开。
  对了,还漏了一个:
  给事中华眿:胡乱告状,所言不实。结论:贬官。
  【事实的真相】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徐经买了考题,程敏政的仆人卖了考题,程敏政负领导责任,而本着黑锅人人有份的原则,唐寅算是连坐。
  这是一起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案情十分复杂,各种史料都有记载,众说纷纭,难分真伪,但只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仔细分析案件细节,抽丝剥茧逐步深入,就会发现这起案件实际上——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事实上,这起所谓的科场舞弊案历经几百年,不但没弄明白,反而越来越糊涂,成了不折不扣的悬案。
  此案到底复杂在哪里,我来演示一下:目前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共有三个:一、徐经是否买了考题作弊;二、唐寅是否参与了作弊;三、程敏政是否知情。
  要找到答案,我们必须回到案件的起点,此案的起因就是那道难倒天下才子的题目,遗憾的是,我也没有看到过那道题,不过这并不重要,像我这样连三字经都背不全的废才,即使事先知道题目估计也要交白卷。
  但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关键的一点:这是一道超级难题,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
  那么徐经和唐寅能做出来吗?
  只要考量一下这二位仁兄的实力,就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唐寅是比较可能做出来的,徐经是比较不可能做出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