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1 / 3)
慕容颂独坐大帐,环首刀横在膝上。帐外传来达奚翰和匹娄眷的争执。
“必须撤军!士卒疫病已近三成,再这样下去都要死在这里!”
“你就会说丧气话!城里没几个活人了,明日我亲自带人登城!”
慕容颂充耳不闻,只是盯着刀身上映出的自己。那影子模模糊糊,他的眼眸也有些干涩。
不知是因为白天烈日烘烤,还是因为心内怒火焚灼。
“传令,”他突然开口,声如寒冰,“继续攻城,不死不休。”
帐外顿时鸦雀无声。
第430章 重围
离开蒲坂城已有五六日,大河行舟,风平浪静。
下半夜黑沉沉的,成之染站在斗舰甲板上,残月余晖微微照亮了她的脸颊。脚下的河水柔顺得如同绸缎,水面泛着细密的波纹,将数百艘战船的倒影揉碎又拼起。
长安出兵前风雨大作,起初她甚是担心波涛颠簸,贻误了行军,幸而一路而来天时甚好,一切在掌控之中。
此番东下,她留军师祭酒桓不为率数千人马驻守蒲坂城,临行前嘱托他一个月之内收复河曲。
桓不为郑重领命,深知肩头大任有如千钧之重。河曲要地,数年来在诸国之间几易其手,倘若能乘势夺回,无疑是大功一件。
可收复河曲又谈何容易。
裴子初有些担心,晋军才刚刚撤走,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卷土重来。桓不为手中兵力,显然难以与之匹敌。
“桓郎岂是一人收复河曲?”成之染只是笑笑,道,“待我军抵达洛阳,断了慕容氏归路,河曲诸镇军心动摇,哪里守得住?”
话虽如此,众人仍捏了一把汗。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心思为桓不为担忧,前方的洛阳城,才是此行的鹄的所在。
攻克蒲坂城之时,徐崇朝已率甲骑抵达潼关。两路人马水陆并进,今日便能如期在洛阳会师。
随行而来的元行落举目四望,整支船队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桨手甚至无需费力,只要稳舵定向,波涛便推着船身疾驰,两岸山峦化作迤逦不尽的暗影,如走马灯般掠过。
“当真是天公作美。”他忍不住叹道。
成之染唇角微扬,指尖轻叩刀柄,粼粼波光落入眼眸。
顺风顺水,破晓时分即可到洛阳。
不远处闪过一道黑影。派出的斥候走舸如飞鸥掠水,回来传报道:“距盟津还有十里,下游河道被敌军浮桥拦断!”
成之染握紧了刀柄,号令道:“前锋先行。”
数十艘蒙冲小舰从船队两侧鱼贯而出,船舱里装满了晒干的芦苇和枯柴,尽数用膏油浇透,在船后系上走舸。每艘船只载了两名熟悉水性的敢死之士,驾着小船蜉蝣般奔向下游。
船头破开的水浪无声翻涌,偶尔泛起一线微光,转瞬即逝,如同刻意压低的声息。极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兽啼鸣,凄清而短促,旋即被朦朦胧胧的黑暗吞噬。
东方隐隐透出鱼肚白,盟津外由数百艘战船串联而成的浮桥,好似一条黑鳞巨蟒横卧河面。
把守浮桥晋军发觉异样时,猛地从桥头跳起,可已经迟了。
蒙冲小舰上薪柴膏油遇火即燃,拖着浓烟撞向浮桥,烈焰轰然炸开,如巨兽张开血盆大口,霎时间吞没了桥身。浮桥在火中扭曲断裂,燃烧的碎片四散飞溅,两岸惊叫声此起彼伏。
整条河面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连初升的朝阳都黯然失色。 ↑返回顶部↑
“必须撤军!士卒疫病已近三成,再这样下去都要死在这里!”
“你就会说丧气话!城里没几个活人了,明日我亲自带人登城!”
慕容颂充耳不闻,只是盯着刀身上映出的自己。那影子模模糊糊,他的眼眸也有些干涩。
不知是因为白天烈日烘烤,还是因为心内怒火焚灼。
“传令,”他突然开口,声如寒冰,“继续攻城,不死不休。”
帐外顿时鸦雀无声。
第430章 重围
离开蒲坂城已有五六日,大河行舟,风平浪静。
下半夜黑沉沉的,成之染站在斗舰甲板上,残月余晖微微照亮了她的脸颊。脚下的河水柔顺得如同绸缎,水面泛着细密的波纹,将数百艘战船的倒影揉碎又拼起。
长安出兵前风雨大作,起初她甚是担心波涛颠簸,贻误了行军,幸而一路而来天时甚好,一切在掌控之中。
此番东下,她留军师祭酒桓不为率数千人马驻守蒲坂城,临行前嘱托他一个月之内收复河曲。
桓不为郑重领命,深知肩头大任有如千钧之重。河曲要地,数年来在诸国之间几易其手,倘若能乘势夺回,无疑是大功一件。
可收复河曲又谈何容易。
裴子初有些担心,晋军才刚刚撤走,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卷土重来。桓不为手中兵力,显然难以与之匹敌。
“桓郎岂是一人收复河曲?”成之染只是笑笑,道,“待我军抵达洛阳,断了慕容氏归路,河曲诸镇军心动摇,哪里守得住?”
话虽如此,众人仍捏了一把汗。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心思为桓不为担忧,前方的洛阳城,才是此行的鹄的所在。
攻克蒲坂城之时,徐崇朝已率甲骑抵达潼关。两路人马水陆并进,今日便能如期在洛阳会师。
随行而来的元行落举目四望,整支船队浩浩荡荡顺流而下,桨手甚至无需费力,只要稳舵定向,波涛便推着船身疾驰,两岸山峦化作迤逦不尽的暗影,如走马灯般掠过。
“当真是天公作美。”他忍不住叹道。
成之染唇角微扬,指尖轻叩刀柄,粼粼波光落入眼眸。
顺风顺水,破晓时分即可到洛阳。
不远处闪过一道黑影。派出的斥候走舸如飞鸥掠水,回来传报道:“距盟津还有十里,下游河道被敌军浮桥拦断!”
成之染握紧了刀柄,号令道:“前锋先行。”
数十艘蒙冲小舰从船队两侧鱼贯而出,船舱里装满了晒干的芦苇和枯柴,尽数用膏油浇透,在船后系上走舸。每艘船只载了两名熟悉水性的敢死之士,驾着小船蜉蝣般奔向下游。
船头破开的水浪无声翻涌,偶尔泛起一线微光,转瞬即逝,如同刻意压低的声息。极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兽啼鸣,凄清而短促,旋即被朦朦胧胧的黑暗吞噬。
东方隐隐透出鱼肚白,盟津外由数百艘战船串联而成的浮桥,好似一条黑鳞巨蟒横卧河面。
把守浮桥晋军发觉异样时,猛地从桥头跳起,可已经迟了。
蒙冲小舰上薪柴膏油遇火即燃,拖着浓烟撞向浮桥,烈焰轰然炸开,如巨兽张开血盆大口,霎时间吞没了桥身。浮桥在火中扭曲断裂,燃烧的碎片四散飞溅,两岸惊叫声此起彼伏。
整条河面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连初升的朝阳都黯然失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