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伏于卢听懂了大半,半信半疑地松了手。眼前人自称曾是京门称霸一方的豪族,与南朝作对二十多年,终于再次等到了报仇的机会。阿伏于卢想起了慕容颂的叮嘱,对这些汉人莫要太粗鲁,于是他拍了拍手掌,道:“速去,速去!梁军还在东阳城,我可等不得!”
  宋陟顿首领命。
  数十里外的东阳城头,北青州刺史宗凛久久注目,望着西北方向腾起的烟柱。晋军数日来烧杀抢掠,动辄焚烧城外的村庄,纵使他将百姓保聚在东阳城,也未免心中凄恻。
  城外的游骑将一封箭书射到城头,宗凛展开一看,写信的自称西河宋陟,殷殷规劝他献城投降。
  西河宋陟……
  宗凛想起来了,这人是淮北一带的亡命,多年来聚众作乱,在此间颇有声名。他冷笑一声,将劝降书撕成碎片从城头抛下,纸屑纷飞如雪絮,旋即随寒风飘散。
  “只要我仍在一日,胡狗休想踏入东阳半步。”
  第426章 寸土
  江南春暖,草长莺飞。宫墙内的玉兰花开得正盛,熹微晨光中皎洁如霜雪,风枝摇曳时花团坠落,砸在匆匆路过的行人肩头。
  尚书上省朝堂内,尚书令孟元策等一干重臣一大早赶来,在屋中等得焦躁。座中不时响起窃窃私语,低沉而细密,如同明灭不定的烛火。
  孟元策的头发又白了许多。数月来北境战事吃紧,兵马,钱粮,转输……诸事繁杂,尚书省上下都忙得焦头烂额。他眉头紧锁,手里攥着昨夜收到的军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天光大亮时,成昭远姗姗来迟,眼下挂着青黑,神情也难掩倦怠。他刚刚在御座坐稳,便看见孟元策上前,心头不由得一紧。
  “陛下,北豫州来报,颍川……失守了!”
  内侍小心翼翼地将军报呈上,瞥见皇帝脸色已变得铁青。
  “混账!”成昭远拍案怒喝。手边的茶盏“哐当”一抖,险些从案头震落。
  孟元策诸人跪伏在地,谁也不敢答话。
  成昭远的声音气得发颤:“是哪个废物在守城?”
  “颍川太守名为荀敬德,”孟元策垂首,暗自捏了一把汗,“慕容氏司空乙旃比延亲率大军攻打许昌城,太守不能敌,因此率残部退守项城。”
  成昭远听闻“乙旃比延”四个字,眸光不由得一暗。前些日子北境来报,那人久攻璧田城不下,于是移镇虎牢关,看如今架势,竟是要蚕食淮西。
  他面沉似水,将军报读罢,仿佛看到他六弟惊慌失措的脸。兰陵王成怀远虽是北豫州刺史,毕竟只有十六七岁,眼见敌兵逼近到二三百里外的许昌城,他如何不怕。
  上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孟元策略一沉吟,道:“先前兰陵王派兵助守项城,再加上荀敬德手中人马,保据项城,或许尚有一战之力。”
  “撤,必须撤!”成昭远扬起了声音,指尖点在军报上,道,“项城那点人马,能挡得住胡骑?让兰陵王速速将项城守军召回寿阳,务必要确保寿阳万无一失。”
  五兵尚书周复岭皱起了眉头,拱手道:“陛下,若弃了项城,则淮西门户洞开。敌兵未到,我军却自乱阵脚,如何了得?”
  此言一出,堂中顿时鸦雀无声。南郡王成追远禁不住着急,周复岭固然是老臣,可说话如此直白,皇帝听了又岂会顺心。
  良久,成昭远赫然从座中起身,大步朝门口走去,却在迈出门槛前止住了脚步。春风本该和煦,此刻吹在他脸上却有如刀割。
  初升的朝日照得堂外白地灿烂如锦缎,金陵宁静祥和,与战火连绵的北方仿佛是两个世界。
  他负手在堂中踱步,众人都面面相觑,也不敢贸然打搅。
  近侍觑着皇帝的神色,小声提醒道:“陛下,该进药了。”瞥见成昭远又要发怒,他赶忙说道:“皇后叮嘱了,汤药不能误了时辰。”
  成昭远勉强将怒气压到肚子里,又坐回御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