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1 / 3)
半晌,成之染从锦屏后转出,元会时挽起的高髻已卸下,发间只别着素银簪,眉眼间幽深难辨,只是神色确乎不太好。
她缓缓开口:“令弟数日前托我寻的庾氏藏书,今日才刚得。”
温潜止上前将书册递过,谢鸾又闻到那股浓郁的铁锈味,他不由得微微蹙眉。
“舍弟顽劣,怎敢劳烦殿下……”余下的话断在喉咙里。他看到书页间滑出块带血的玉佩,赤红的络子如此熟悉,分明是他亲手为阿弟编的。
谢鸾不由得攥紧了书册。
成之染静默地望着他,一丝悲戚自眸中浮起。
谢鸾心口猛地一跳,嗓音却轻得如同雪落:“我阿弟……人在何处?”
“你早先问我清河公主之事,可知道令弟……会为她做到何等地步?”成之染喉间干涩,垂下了眼眸。
“他……他……”谢鸾直起了身子,按着几案的手指发白。他张了张嘴,说不出一句话。
“他要带清河公主入宫,被拦在玄武门外。”成之染说罢,抿唇不再言语,目光投向一侧锦屏。
谢鸾循着她的视线望去,几乎踉跄着起身,险些将几案撞翻。他艰难地扭过头,追问道:“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不住,谢郎。”成之染抬眸看他,深沉而复杂的眸光,让她难以载荷其重负。她的嗓音竟有些沙哑:“我救不了你父亲,也救不了你阿弟。”
谢鸾怔怔地望着她,试图越过那一道锦屏,可脚步已僵硬不堪。他终于寻到了那股铁锈腥气的来源,脚下却仿佛扎了根一般。
温潜止见他身形一晃,赶忙上前将人扶住。
谢鸾已面无血色,目光死死地盯着锦屏上的游春图,忽而猛地将温潜止推开,大步走到锦屏后。
绿袍被血水湿透,几乎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箭伤周围的皮肉翻卷,裹着一个个淋漓血洞,狰狞得如同冰窟。唯独那一张染血的面容,依旧残余了些许苍白清隽,能让人寻到从前轩轩韶举的痕迹。
谢鸾一把抓起案上铁钳,却在触及冰冷躯体时颓然跪地。他听到乾宁八年的阿弟撕心裂肺的哭声,隔着漫天飞雪和浩荡烟尘,哀恸不绝地回荡在耳畔。
他的阿弟从小到大没吃过半点皮肉之苦,刺得这满身伤口,该有多么痛。
谢鸾扑在小榻上,紧紧地抱着谢凤的尸体,血污将朝服揉成惨烈的一团,两行清泪沿着他眼角滑落,打湿了业已凝结的伤口。
成之染沉默地坐在几案前,看日色枯冷,看飞雪断绝。谢鸾的哭声沉痛而压抑,刻意克制的悲伤,在旁人听来越发萧瑟。
她倏忽想起那年听闻谢让的死讯,谢鸾也差不多是谢凤如今的年纪,他捂着心口离开东府城,自始至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可心中岂能不恨?
锦屏后传来温潜止低语:“谢郎君……”
“当啷”一声轻响,是铁钳落地的声音。成之染听到谢鸾缓慢的脚步,狂风扑打着窗棂,他的神情比枯枝还要憔悴三分。
谢鸾哑声问:“为何如此?”
成之染从座中起身,抬眸之际难掩眼底血丝:“守军要置清河公主于死地,他以身相代。我到时,终究是迟了。”
谢鸾唇角动了动,望着她的目光好似悲泣:“他是秘书郎,兵卫敢杀他?”
成之染不语,唯有以缄默相对。
屋中的炭盆不知何时已熄灭,四下里幽幽地散出冷气。谢鸾倏忽想起元会宫宴上望见的一幕,他与皇帝隔得远了些,望见对方的嘴唇翕动,不知说了些什么。
可如今福至心灵,他突然明白,那人口中吐出四个字——“格杀勿论”。 ↑返回顶部↑
她缓缓开口:“令弟数日前托我寻的庾氏藏书,今日才刚得。”
温潜止上前将书册递过,谢鸾又闻到那股浓郁的铁锈味,他不由得微微蹙眉。
“舍弟顽劣,怎敢劳烦殿下……”余下的话断在喉咙里。他看到书页间滑出块带血的玉佩,赤红的络子如此熟悉,分明是他亲手为阿弟编的。
谢鸾不由得攥紧了书册。
成之染静默地望着他,一丝悲戚自眸中浮起。
谢鸾心口猛地一跳,嗓音却轻得如同雪落:“我阿弟……人在何处?”
“你早先问我清河公主之事,可知道令弟……会为她做到何等地步?”成之染喉间干涩,垂下了眼眸。
“他……他……”谢鸾直起了身子,按着几案的手指发白。他张了张嘴,说不出一句话。
“他要带清河公主入宫,被拦在玄武门外。”成之染说罢,抿唇不再言语,目光投向一侧锦屏。
谢鸾循着她的视线望去,几乎踉跄着起身,险些将几案撞翻。他艰难地扭过头,追问道:“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不住,谢郎。”成之染抬眸看他,深沉而复杂的眸光,让她难以载荷其重负。她的嗓音竟有些沙哑:“我救不了你父亲,也救不了你阿弟。”
谢鸾怔怔地望着她,试图越过那一道锦屏,可脚步已僵硬不堪。他终于寻到了那股铁锈腥气的来源,脚下却仿佛扎了根一般。
温潜止见他身形一晃,赶忙上前将人扶住。
谢鸾已面无血色,目光死死地盯着锦屏上的游春图,忽而猛地将温潜止推开,大步走到锦屏后。
绿袍被血水湿透,几乎已看不出本来颜色。箭伤周围的皮肉翻卷,裹着一个个淋漓血洞,狰狞得如同冰窟。唯独那一张染血的面容,依旧残余了些许苍白清隽,能让人寻到从前轩轩韶举的痕迹。
谢鸾一把抓起案上铁钳,却在触及冰冷躯体时颓然跪地。他听到乾宁八年的阿弟撕心裂肺的哭声,隔着漫天飞雪和浩荡烟尘,哀恸不绝地回荡在耳畔。
他的阿弟从小到大没吃过半点皮肉之苦,刺得这满身伤口,该有多么痛。
谢鸾扑在小榻上,紧紧地抱着谢凤的尸体,血污将朝服揉成惨烈的一团,两行清泪沿着他眼角滑落,打湿了业已凝结的伤口。
成之染沉默地坐在几案前,看日色枯冷,看飞雪断绝。谢鸾的哭声沉痛而压抑,刻意克制的悲伤,在旁人听来越发萧瑟。
她倏忽想起那年听闻谢让的死讯,谢鸾也差不多是谢凤如今的年纪,他捂着心口离开东府城,自始至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可心中岂能不恨?
锦屏后传来温潜止低语:“谢郎君……”
“当啷”一声轻响,是铁钳落地的声音。成之染听到谢鸾缓慢的脚步,狂风扑打着窗棂,他的神情比枯枝还要憔悴三分。
谢鸾哑声问:“为何如此?”
成之染从座中起身,抬眸之际难掩眼底血丝:“守军要置清河公主于死地,他以身相代。我到时,终究是迟了。”
谢鸾唇角动了动,望着她的目光好似悲泣:“他是秘书郎,兵卫敢杀他?”
成之染不语,唯有以缄默相对。
屋中的炭盆不知何时已熄灭,四下里幽幽地散出冷气。谢鸾倏忽想起元会宫宴上望见的一幕,他与皇帝隔得远了些,望见对方的嘴唇翕动,不知说了些什么。
可如今福至心灵,他突然明白,那人口中吐出四个字——“格杀勿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