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96节(1 / 2)
就是说,王莽若不称帝,其功劳应与霍光并列。更始帝并不能理解王莽称帝的原因,只将他当作篡位的权臣,这也将成为帝制时期对王莽的主流态度。而韩夫人笑道:“如果不称帝,哪有你的今天?”
看到这颗首级,更始帝觉得再无悬念,吩咐把首级悬挂在宛城的集市上。
宛城是“一线城市”,集市上人口众多,虽然前番刘縯围城时死了不少人,但更始帝的入驻当重新聚拢了人气。看见汉官把王莽的首级悬挂起来,众多吏民前来围观,从围观到唾骂,从唾骂到“提击 ”,直到有人撬开首级的嘴巴,割下王莽的舌头,并分而食之。
王莽确实令许多人受了苦,宛城又是新朝屠杀反叛者比较多的城市,远到居摄时期的刘崇、张绍家族,近到一年前的李通家族,所以宛城中有人格外痛恨王莽并不奇怪。但是,当年万众齐心将王莽送上帝王之位的人里,就没有宛城的居民吗?
包括那些在长安纵火、加入抢劫和屠杀队伍的普通民众,又有多少曾经为他歌功颂德呢?痛恨王莽并不稀奇,但痛恨到要吃他腐败多日的尸体的舌头,即使考虑到古人对尸体的态度与今天不同,仍然感到一种变态的作秀。赞许一个人,就将他捧为圣王;否定一个人,就恨不能食肉寝皮,实在是当时许多人的本性。
王莽一死,那些固守城池的将领,搏杀拼命的士兵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义。例如王钦、郭钦据守的京师仓,始终没有被攻克,但他俩知道王莽死后也就投降了。出于对忠于职守的尊重,更始帝封二人为侯。
但也有人誓死不降,例如监管“曹国”的曹部监杜普、陈定郡大尹沈意等人坚守城池,直到城破被杀。西汉灭亡之时,除了刘氏宗族外,只有一个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新朝在这短暂的十几年里收获了一批人心,从这一点上看,比西汉强多了。
现任东郡太守王闳是王莽的堂兄弟,听到王莽死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汉哀帝驾崩之夜,要不是他火速将消息报告王政君,王莽不会那么快就掌握朝政。但他们后来关系不睦,因为王闳希望王莽当霍光,安汉而非灭汉。新朝建立后,王闳的态度引起王莽的注意,被出为翟义的故官东郡太守,可能有敲打他的隐晦意思。王闳也害怕有一天会遭遇不测,随身携带毒药,常存自杀之志。
看见汉军兵临城下,王闳立刻举全郡投降,受到更始帝的信赖,被委任为琅琊太守。后来更始失败,王闳一度归在和刘秀争天下的刘永、张步一边,最后跟随张步投降刘秀,竟然保全了王氏他这一脉。
其他王莽近亲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更始元年九月,就在王莽的头颅悬挂于宛城时,王舜之子太师将军王匡、国将哀章在洛阳投降,他们被送到宛城,犹如给更始帝献俘,随即被杀。
洛阳拿下后,更始帝准备迁到洛阳,就派刘秀为代理司隶校尉先去打扫一下宫室。还没动身,前番在昆阳大战中败逃到汝南郡的严尤、陈茂拥立刘望为天子、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汝南郡与南阳、洛阳都很近,算是“卧榻之侧”,更始帝派堂侄奋威大将军刘信向东挥师,刘望称帝仅十几天,就在汝南兵败,连同严尤、陈茂一并被杀。
十月初,更始帝带着朝廷抵达洛阳,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件大事:第一,处理好关东最危险的不确定因素赤眉军;第二,收服群雄蜂起的河北地区,当时有谚语说,“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 2 ,正是这个意思;第三,安排赴长安诸事宜,彻底恢复汉朝。
赤眉方面,更始帝很快派了使者到关东去招降,樊崇很有诚意,留下全部兵马,只带着二十几个首领跟使者到洛阳归顺。更始担心赤眉不好控制,没有给他们封王,而是封为列侯。东方局势暂时趋于稳定。
河北这边,更始帝的堂弟刘赐——他和更始帝属同一祖父——推荐让刚刚和阴丽华结婚的刘秀渡河去收服。更始帝经过一番权衡,在刘赐等人力劝之下,同意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的身份代理大司马,去河北招降,不过没有兵马粮饷,只配了官属,刘秀需要自己去开拓。
但刘秀欣喜若狂。几个月来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此番虽然“单车临河北”,他却犹如猛虎入山,一去不返了。
就在刘秀离开洛阳的同一天,更始帝拜刘赐为丞相,启程去长安主持局面,修缮宫室,准备朝廷入关事宜。刘赐一到,发现长安破坏得并不严重,只有未央宫被火烧了,其他宫殿几乎完好,数千宫女、乐伎都还在,收拾一下就可以“拎包入住”。但长安的秩序委实不太安宁。
原来,崔发归降后,因为曾经教过申屠建《诗经》,这一个多月时常去找申屠建阐说符命,大谈汉家终究灭亡的征兆,暗示申屠建有所作为。崔发曾经通过说符从一名经师变为三公,应是想故伎重演。申屠建后来无法忍受,又怕惹上祸端,正好刘赐来到长安,就将此事告知,建议由刘赐出面解决。
刘赐迅速杀掉崔发,估计是担心局势不稳,把已经投降的史谌、王延、王林、赵闳等人一并杀了。至此,当年煊赫一时、“一门十侯”的王氏家族已近枝叶凋零。“十侯”里除了王莽和淳于长,阳平侯王凤,其曾孙已被乱军杀死;曲阳侯王根的儿子王涉因政变被王莽所杀;成安侯王崇、高平侯王逢时的后代在新朝灭亡时不知所踪;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孙子王睦死在渐台上;安阳侯王音的四个孙子王延、王林、王匡、王揖全部被杀。得以善终的,一是王谭的儿子王闳、王仁;另一个是红阳侯王立的儿子王丹,曾和刘秀认识,因王立被王莽所杀,就背叛家族加入汉军,但他早早战死,所幸留下儿子王泓到东汉被封为列侯。
当然,王氏家族的后代算上旁支还很多。
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终于抵达长安,下诏大赦,王氏家族里面只要不是王莽的子孙都赦免无罪,王氏宗族得以幸存。
志得意满的更始帝终于入主长安,据有了西汉诸帝们建造的宫殿,拥有了王莽储蓄的财富。他派遣使者到各地的割据军阀那里,要求他们归顺。天水的隗嚣见到使者,觉得天下大定,欣然要走,军师方望建议他观望一阵子,但隗嚣不听,方望很失望,辞别而去。隗嚣到长安后,被拜为右将军,后升任御史大夫。西北逐渐稳固下来。
更始帝一直关注着河北,看到刘秀招降纳叛,“业绩”出众,从光杆司令起家,仅用半年时间就消灭了河北实力最强的王郎集团,拥有十万大军。看起来,是该将刘秀召回,以免尾大不掉了。
2
更始二年五月,更始帝派遣使者找到刘秀,封他为萧王,令他立刻带领诸将返回长安。河北这边不需要操心,他已经任命了幽州牧和上谷、渔阳太守,即将走马上任。
刘秀笑纳了萧王的封号,却托词说河北远未平定,就先不返回长安了,后来甚至击杀了更始帝派来的幽州牧和上谷、渔阳太守,公开和更始帝决裂。刘秀敢这么做,是因为更始二年以后,樊崇等人带着没有封国的满腔怨气返回了赤眉,很快就背叛更始帝,并在秋天开始攻打更始军。更始帝已经顾不上河北了。
天下仿佛重演了两年前王莽灭亡前的格局。
更始二年冬,赤眉军攻破更始帝最初的据点宛城,逼近关中,更始帝大惊。关中的吏民逐渐发现,更始帝入长安后,贪图享乐,政绩平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因而未必是天命所属的帝王。
更始三年正月,隗嚣的前任军师方望不甘寂寞,观察天象,认为天命在汉末的刘婴,就跑到长安找到了刘婴。此时的刘婴像一颗弃子,无人在意,方望却如获至宝,将他带到临泾 3 ,汇集了几千人,立刘婴为天子。
更始帝一看自己后方出了这么大动静,立刻派人攻打,将刘婴、方望杀死,击杀刘婴的人里面,竟然就有西汉末代舂陵侯刘敞的儿子刘祉。方望的弟弟方阳逃奔赤眉军。刘婴在婴儿时被立为西汉的皇太子,幼童时禅位给王莽,青少年被软禁在长安,刚放出来没几年就这样死了。
但更始帝的命运也渐渐暗淡,到更始三年三月,赤眉军已经入关并连续击败更始军,打到了长安城外。在赤眉军的压力下,更始政权发生内乱。申屠建、原平林军陈牧被更始帝所杀。隗嚣险些被杀,趁乱逃回天水。原绿林兵王匡则投降赤眉,与赤眉合兵后攻打长安,更始三年六月,方阳因为更始帝杀了兄长方望,因此力劝赤眉军尽快立一个皇帝以号令天下,攻灭更始。于是赤眉在郑县 4 立西汉城阳景王的后裔刘盆子为皇帝,改元建世,这支从渤海海滨一直游荡到长安的流民集团,至此总算有了一些政治意识。当时在齐地,祭祀城阳景王是很兴盛的民间信仰,换言之,赤眉的这种政治意识仍然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宗教因素,并不纯粹。 ↑返回顶部↑
看到这颗首级,更始帝觉得再无悬念,吩咐把首级悬挂在宛城的集市上。
宛城是“一线城市”,集市上人口众多,虽然前番刘縯围城时死了不少人,但更始帝的入驻当重新聚拢了人气。看见汉官把王莽的首级悬挂起来,众多吏民前来围观,从围观到唾骂,从唾骂到“提击 ”,直到有人撬开首级的嘴巴,割下王莽的舌头,并分而食之。
王莽确实令许多人受了苦,宛城又是新朝屠杀反叛者比较多的城市,远到居摄时期的刘崇、张绍家族,近到一年前的李通家族,所以宛城中有人格外痛恨王莽并不奇怪。但是,当年万众齐心将王莽送上帝王之位的人里,就没有宛城的居民吗?
包括那些在长安纵火、加入抢劫和屠杀队伍的普通民众,又有多少曾经为他歌功颂德呢?痛恨王莽并不稀奇,但痛恨到要吃他腐败多日的尸体的舌头,即使考虑到古人对尸体的态度与今天不同,仍然感到一种变态的作秀。赞许一个人,就将他捧为圣王;否定一个人,就恨不能食肉寝皮,实在是当时许多人的本性。
王莽一死,那些固守城池的将领,搏杀拼命的士兵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义。例如王钦、郭钦据守的京师仓,始终没有被攻克,但他俩知道王莽死后也就投降了。出于对忠于职守的尊重,更始帝封二人为侯。
但也有人誓死不降,例如监管“曹国”的曹部监杜普、陈定郡大尹沈意等人坚守城池,直到城破被杀。西汉灭亡之时,除了刘氏宗族外,只有一个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新朝在这短暂的十几年里收获了一批人心,从这一点上看,比西汉强多了。
现任东郡太守王闳是王莽的堂兄弟,听到王莽死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汉哀帝驾崩之夜,要不是他火速将消息报告王政君,王莽不会那么快就掌握朝政。但他们后来关系不睦,因为王闳希望王莽当霍光,安汉而非灭汉。新朝建立后,王闳的态度引起王莽的注意,被出为翟义的故官东郡太守,可能有敲打他的隐晦意思。王闳也害怕有一天会遭遇不测,随身携带毒药,常存自杀之志。
看见汉军兵临城下,王闳立刻举全郡投降,受到更始帝的信赖,被委任为琅琊太守。后来更始失败,王闳一度归在和刘秀争天下的刘永、张步一边,最后跟随张步投降刘秀,竟然保全了王氏他这一脉。
其他王莽近亲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更始元年九月,就在王莽的头颅悬挂于宛城时,王舜之子太师将军王匡、国将哀章在洛阳投降,他们被送到宛城,犹如给更始帝献俘,随即被杀。
洛阳拿下后,更始帝准备迁到洛阳,就派刘秀为代理司隶校尉先去打扫一下宫室。还没动身,前番在昆阳大战中败逃到汝南郡的严尤、陈茂拥立刘望为天子、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汝南郡与南阳、洛阳都很近,算是“卧榻之侧”,更始帝派堂侄奋威大将军刘信向东挥师,刘望称帝仅十几天,就在汝南兵败,连同严尤、陈茂一并被杀。
十月初,更始帝带着朝廷抵达洛阳,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件大事:第一,处理好关东最危险的不确定因素赤眉军;第二,收服群雄蜂起的河北地区,当时有谚语说,“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 2 ,正是这个意思;第三,安排赴长安诸事宜,彻底恢复汉朝。
赤眉方面,更始帝很快派了使者到关东去招降,樊崇很有诚意,留下全部兵马,只带着二十几个首领跟使者到洛阳归顺。更始担心赤眉不好控制,没有给他们封王,而是封为列侯。东方局势暂时趋于稳定。
河北这边,更始帝的堂弟刘赐——他和更始帝属同一祖父——推荐让刚刚和阴丽华结婚的刘秀渡河去收服。更始帝经过一番权衡,在刘赐等人力劝之下,同意派遣刘秀以破虏将军的身份代理大司马,去河北招降,不过没有兵马粮饷,只配了官属,刘秀需要自己去开拓。
但刘秀欣喜若狂。几个月来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此番虽然“单车临河北”,他却犹如猛虎入山,一去不返了。
就在刘秀离开洛阳的同一天,更始帝拜刘赐为丞相,启程去长安主持局面,修缮宫室,准备朝廷入关事宜。刘赐一到,发现长安破坏得并不严重,只有未央宫被火烧了,其他宫殿几乎完好,数千宫女、乐伎都还在,收拾一下就可以“拎包入住”。但长安的秩序委实不太安宁。
原来,崔发归降后,因为曾经教过申屠建《诗经》,这一个多月时常去找申屠建阐说符命,大谈汉家终究灭亡的征兆,暗示申屠建有所作为。崔发曾经通过说符从一名经师变为三公,应是想故伎重演。申屠建后来无法忍受,又怕惹上祸端,正好刘赐来到长安,就将此事告知,建议由刘赐出面解决。
刘赐迅速杀掉崔发,估计是担心局势不稳,把已经投降的史谌、王延、王林、赵闳等人一并杀了。至此,当年煊赫一时、“一门十侯”的王氏家族已近枝叶凋零。“十侯”里除了王莽和淳于长,阳平侯王凤,其曾孙已被乱军杀死;曲阳侯王根的儿子王涉因政变被王莽所杀;成安侯王崇、高平侯王逢时的后代在新朝灭亡时不知所踪;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孙子王睦死在渐台上;安阳侯王音的四个孙子王延、王林、王匡、王揖全部被杀。得以善终的,一是王谭的儿子王闳、王仁;另一个是红阳侯王立的儿子王丹,曾和刘秀认识,因王立被王莽所杀,就背叛家族加入汉军,但他早早战死,所幸留下儿子王泓到东汉被封为列侯。
当然,王氏家族的后代算上旁支还很多。
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终于抵达长安,下诏大赦,王氏家族里面只要不是王莽的子孙都赦免无罪,王氏宗族得以幸存。
志得意满的更始帝终于入主长安,据有了西汉诸帝们建造的宫殿,拥有了王莽储蓄的财富。他派遣使者到各地的割据军阀那里,要求他们归顺。天水的隗嚣见到使者,觉得天下大定,欣然要走,军师方望建议他观望一阵子,但隗嚣不听,方望很失望,辞别而去。隗嚣到长安后,被拜为右将军,后升任御史大夫。西北逐渐稳固下来。
更始帝一直关注着河北,看到刘秀招降纳叛,“业绩”出众,从光杆司令起家,仅用半年时间就消灭了河北实力最强的王郎集团,拥有十万大军。看起来,是该将刘秀召回,以免尾大不掉了。
2
更始二年五月,更始帝派遣使者找到刘秀,封他为萧王,令他立刻带领诸将返回长安。河北这边不需要操心,他已经任命了幽州牧和上谷、渔阳太守,即将走马上任。
刘秀笑纳了萧王的封号,却托词说河北远未平定,就先不返回长安了,后来甚至击杀了更始帝派来的幽州牧和上谷、渔阳太守,公开和更始帝决裂。刘秀敢这么做,是因为更始二年以后,樊崇等人带着没有封国的满腔怨气返回了赤眉,很快就背叛更始帝,并在秋天开始攻打更始军。更始帝已经顾不上河北了。
天下仿佛重演了两年前王莽灭亡前的格局。
更始二年冬,赤眉军攻破更始帝最初的据点宛城,逼近关中,更始帝大惊。关中的吏民逐渐发现,更始帝入长安后,贪图享乐,政绩平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因而未必是天命所属的帝王。
更始三年正月,隗嚣的前任军师方望不甘寂寞,观察天象,认为天命在汉末的刘婴,就跑到长安找到了刘婴。此时的刘婴像一颗弃子,无人在意,方望却如获至宝,将他带到临泾 3 ,汇集了几千人,立刘婴为天子。
更始帝一看自己后方出了这么大动静,立刻派人攻打,将刘婴、方望杀死,击杀刘婴的人里面,竟然就有西汉末代舂陵侯刘敞的儿子刘祉。方望的弟弟方阳逃奔赤眉军。刘婴在婴儿时被立为西汉的皇太子,幼童时禅位给王莽,青少年被软禁在长安,刚放出来没几年就这样死了。
但更始帝的命运也渐渐暗淡,到更始三年三月,赤眉军已经入关并连续击败更始军,打到了长安城外。在赤眉军的压力下,更始政权发生内乱。申屠建、原平林军陈牧被更始帝所杀。隗嚣险些被杀,趁乱逃回天水。原绿林兵王匡则投降赤眉,与赤眉合兵后攻打长安,更始三年六月,方阳因为更始帝杀了兄长方望,因此力劝赤眉军尽快立一个皇帝以号令天下,攻灭更始。于是赤眉在郑县 4 立西汉城阳景王的后裔刘盆子为皇帝,改元建世,这支从渤海海滨一直游荡到长安的流民集团,至此总算有了一些政治意识。当时在齐地,祭祀城阳景王是很兴盛的民间信仰,换言之,赤眉的这种政治意识仍然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宗教因素,并不纯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