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郎隽山年纪大了,松垂的眼睑下露出两枚鹰眼,笑时如山谷中打雷,震动不绝:“嗳,洲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来,就像半月坡的那次突击,准备的时间短了,反而畅快得多。况且我不来,也不知道你还喜好音律啊。”
  雨水寻了魏春羽眨眼的疏漏,又打下一滴。
  孱姝见那青年副将微微侧头,神色不虞地投来一眼,不由使力将琴环得更近。
  “不过是听来松松心情,没有也不打紧。”
  郎隽山和了几声,便将话题转到婚配嫁娶上了。
  郎隽山育有两儿一女,儿子都及冠了,一个经商,一个任职宫内侍卫;女儿是年长得来的,格外疼爱,冠以“盛光”之名,便是要舞刀弄枪、闯荡江湖,也都配了人手依着她。只是郎盛光年已二十又三,仍不愿婚嫁,每每相看,便以嫌那男子貌丑、体弱、痴呆为由,统统推拒。
  郎隽山十分头疼,但未想到凯旋那日,郎盛光一眼相中了爹爹身后的小副将——春风乱吹,更叫马背上那人显出岿然不动的坚毅来,纵额发翻飞,遮不住剑眉星目、磅礴豪情。当日郎盛光便将“魏春羽”三个字翻来覆去嚼碎在唇齿间,央着父亲去问姻缘。
  郎隽山半惊半喜,在他看来,一个知根知底、前途无量的青年英才,能做自己小婿,是再好不过的了。他官位、功名、兵权都由自己握着,不必也不愿将女儿嫁与高官,只要他放心、郎盛光喜欢,就再无要求了。
  况且郎隽山在荐他做副将前,已经把他查了个底朝天——其父魏祯,曾任尚书,但几年前在朝堂风云中辞官,回乡路上不幸被流匪杀害;其兄魏蘅景,能文善武,但丧父后销声匿迹,不再现身。其母早逝,不详。
  而魏春羽本人,幼年随母亲生活,受冻挨饿,幸而被魏家认回,享锦绣富贵十数年,及冠前忽而顿悟,感报国之重,遂毅然辞家,假平民之身参军,斩敌英勇,屡次献奇计,征战六年不思归。
  家世清白,无父母侍奉,无妻妾情事纠葛。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当下郎隽山便是来探探魏春羽的意思,预备安排他们见一面。
  魏春羽没拂了伯乐面子,点头应好,又与郎隽山约了回出游,才将人送走了。
  再回亭,郑常慧道秦烛来信,告了辞,便只剩魏春羽一人。
  春寒料峭,冷得亭边的荷花雨链也抖了抖,颤出泠泠碎音。
  亭中人的神思被勾了去,不知又飘到何年何月去,只遗下幽幽叹息......
  魏春羽时常会想,他究竟要走向何方。
  二百年建国风雨后,留下的是空大而腐朽的建筑。边境战乱,肉食者不管;民生艰难,上位者不问;更有冤情上表,讨不回半分水花。
  他想过的,他要像裴怀玉那样自己当皇帝——如果别人都做不好,那就让他来。可是这太难了,况且对一个居副将之职的毛头小子来说,无外乎痴人说梦。不如另拥明主。
  只是明主何在?
  大皇子平庸,优柔寡断,少有功业;三皇子聪颖,治水有功,然佛面兽心,视百姓为刍狗,暗中养了群恶徒,聚为“天火阁”,为利而使,无恶不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