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3)
魏阁老做首辅这些年,历届首辅都是可着劲儿跟他嘚瑟的,要么资历太深,要么根基深厚,要么是有一定资历的外戚。郑阁老属于最后一种,他灰头土脸了,魏阁老就高兴了,何况今日这般情形。
皇帝那边,见到顾月霖后遣了宫人,取出手札,放到顾月霖手边,“你只看到天灾结束前几年,朕相信,只怕你不相信朕信你,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些蹊跷之处。”
“蹊跷之处?”顾月霖眉梢微扬,属实意外,“恕臣愚钝,皇上指的是什么?”
“你绝对记得,手札开端写的是三十来年间的一些事,其中包括你养父故去、你养母的父亲故去。”
“是,臣记得。”
“怎么说呢?”皇帝斟酌着措辞,“这两个人,与你息息相关不假,但比起手札上提及的别的人物,分量就有些轻了。顾逊的确出色,但他毕竟没在官场上走多久,至于你养母的父亲,分量还不及你养父。”
顾月霖会意,“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是,这两人出现在预言之中,有些突兀。”
“没错。”皇帝凝着顾月霖,目光温和,进一步解释,“朕莫名觉得,蒋昭刻意写下这两个人,好像是让你看到之后便能重视。
“蒋家的人,你名义上的外祖父外祖母那一支,蒋昭的确算是厚待了,但他一生惠及之人颇多,仅朕知晓的就不在少数,但那些人的生死,蒋昭并不曾提及。”
顾月霖在心里回顾着看过的那些预言,颔首。
“这是一点,再有就是你了。”皇帝说,“连中三元的奇才,不论如何,蒋昭都该记上一笔,但是没有。不仅如此,其他与你相关之人,比如破格入朝为官的君若,手札亦是从头到尾不曾提及一字半句。而类似的事,比如在你之后的两届状元郎,是有记载的。”
顾月霖再度缓缓颔首。
“朕猜着,蒋昭看不出你的运道。”皇帝将手札递向顾月霖,“你不妨从头到尾仔细看看。”
“不必。”顾月霖微笑,“臣看过的都记得,再多的,真的不想看。”
“也是,预言中也有些喜事,可总体来说,这手札就是个百试百灵的乌鸦嘴,不吉利的事情太多。”
顾月霖承认,“臣只愿意等着皇上吩咐一些事。”
“朕明白,你看的灾情、生离死别已经太多,若是知道日后仍旧没个安稳的光景,换了朕,也难以消受。”皇帝给他宽心,“放心,近几年无大事。”
“如此再好不过。”
顾月霖看过太多生离死别不假,如今最影响他心境的,是父亲终将离他而去,哪怕他竭尽全力挽留,亦不能更改那个事实。
至亲之人的消亡他都有心无力,其他的,还能指望他如何?
“朕特意找你说这些,是认定你与蒋昭冥冥中有着不解之缘,相信你们迟早能够神魂相交,你会弄清楚当年蒋昭的决然遁世。”皇帝目光真挚,“月霖,不论如何,不要做下一个蒋昭。你们这样的人,就该毕生扎根官场,安邦定国,相信朕,朕会毕生器重你,也会让下一代帝王倚重你。”
“臣定会铭记于心,不负皇上期许。”顾月霖郑重行礼。
皇帝也好,魏阁老与长公主也好,都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没有他们这样胸襟宽广的人,他的仕途绝不会走得这么顺。
皇帝心情转好,神色却更端肃,“要说关系重大的差事,的确有。过几年,朝国有心开战,蒙族、倭寇也蠢蠢欲动,你我君臣联手,领着天下臣民囤兵囤粮,以图威服四海之日,如何?”
顾月霖再度行礼,“但凭皇上差遣。”
“好!”皇帝欣然而笑,携了顾月霖的手,走向棋桌,“我们好生定个章程出来。”
棋局之间,君臣二人议定大致的章程,末了,顾月霖没忘记给郑阁老上眼药:“刘公公前去传口谕时,臣正在顶撞次辅大人,皇上迟早知晓,那臣就先不打自招了。”
皇帝哈哈地笑,“惹得你跟他杠上,必然事出有因,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顾月霖照实说了,末了道:“这等见缝插针影响皇室子嗣清誉之辈,实在讨嫌。毕竟,一个官员的任免,关系着一地百姓的生计。”
皇帝默了默,“知道了,这事儿背后的账,给郑阁老记上一笔,到合适的时候一并清算。” ↑返回顶部↑
皇帝那边,见到顾月霖后遣了宫人,取出手札,放到顾月霖手边,“你只看到天灾结束前几年,朕相信,只怕你不相信朕信你,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些蹊跷之处。”
“蹊跷之处?”顾月霖眉梢微扬,属实意外,“恕臣愚钝,皇上指的是什么?”
“你绝对记得,手札开端写的是三十来年间的一些事,其中包括你养父故去、你养母的父亲故去。”
“是,臣记得。”
“怎么说呢?”皇帝斟酌着措辞,“这两个人,与你息息相关不假,但比起手札上提及的别的人物,分量就有些轻了。顾逊的确出色,但他毕竟没在官场上走多久,至于你养母的父亲,分量还不及你养父。”
顾月霖会意,“臣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是,这两人出现在预言之中,有些突兀。”
“没错。”皇帝凝着顾月霖,目光温和,进一步解释,“朕莫名觉得,蒋昭刻意写下这两个人,好像是让你看到之后便能重视。
“蒋家的人,你名义上的外祖父外祖母那一支,蒋昭的确算是厚待了,但他一生惠及之人颇多,仅朕知晓的就不在少数,但那些人的生死,蒋昭并不曾提及。”
顾月霖在心里回顾着看过的那些预言,颔首。
“这是一点,再有就是你了。”皇帝说,“连中三元的奇才,不论如何,蒋昭都该记上一笔,但是没有。不仅如此,其他与你相关之人,比如破格入朝为官的君若,手札亦是从头到尾不曾提及一字半句。而类似的事,比如在你之后的两届状元郎,是有记载的。”
顾月霖再度缓缓颔首。
“朕猜着,蒋昭看不出你的运道。”皇帝将手札递向顾月霖,“你不妨从头到尾仔细看看。”
“不必。”顾月霖微笑,“臣看过的都记得,再多的,真的不想看。”
“也是,预言中也有些喜事,可总体来说,这手札就是个百试百灵的乌鸦嘴,不吉利的事情太多。”
顾月霖承认,“臣只愿意等着皇上吩咐一些事。”
“朕明白,你看的灾情、生离死别已经太多,若是知道日后仍旧没个安稳的光景,换了朕,也难以消受。”皇帝给他宽心,“放心,近几年无大事。”
“如此再好不过。”
顾月霖看过太多生离死别不假,如今最影响他心境的,是父亲终将离他而去,哪怕他竭尽全力挽留,亦不能更改那个事实。
至亲之人的消亡他都有心无力,其他的,还能指望他如何?
“朕特意找你说这些,是认定你与蒋昭冥冥中有着不解之缘,相信你们迟早能够神魂相交,你会弄清楚当年蒋昭的决然遁世。”皇帝目光真挚,“月霖,不论如何,不要做下一个蒋昭。你们这样的人,就该毕生扎根官场,安邦定国,相信朕,朕会毕生器重你,也会让下一代帝王倚重你。”
“臣定会铭记于心,不负皇上期许。”顾月霖郑重行礼。
皇帝也好,魏阁老与长公主也好,都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没有他们这样胸襟宽广的人,他的仕途绝不会走得这么顺。
皇帝心情转好,神色却更端肃,“要说关系重大的差事,的确有。过几年,朝国有心开战,蒙族、倭寇也蠢蠢欲动,你我君臣联手,领着天下臣民囤兵囤粮,以图威服四海之日,如何?”
顾月霖再度行礼,“但凭皇上差遣。”
“好!”皇帝欣然而笑,携了顾月霖的手,走向棋桌,“我们好生定个章程出来。”
棋局之间,君臣二人议定大致的章程,末了,顾月霖没忘记给郑阁老上眼药:“刘公公前去传口谕时,臣正在顶撞次辅大人,皇上迟早知晓,那臣就先不打自招了。”
皇帝哈哈地笑,“惹得你跟他杠上,必然事出有因,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顾月霖照实说了,末了道:“这等见缝插针影响皇室子嗣清誉之辈,实在讨嫌。毕竟,一个官员的任免,关系着一地百姓的生计。”
皇帝默了默,“知道了,这事儿背后的账,给郑阁老记上一笔,到合适的时候一并清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