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是不能深想的,想明白的结果,只有寒心二字。昨日,长宁如是说。
  端午前夕,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转过天来,端午节至,别说吃粽子,连粽叶都看不到。好在长宁和兄弟三人都不大看重过节,全不当回事。
  在营房里转了转,见百姓没有不安惶惑,长宁放下心来,好言好语地宽慰一番,启程到就近的县衙门。
  当地知县诚惶诚恐地拜见,想是早已打听清楚长宁处事的习惯,请安后便禀明正事:“搬出营房的军兵、家眷,到了下官与相邻几个县城腾出来的地方,家眷是化整为零,军兵三五百或千余人住一处。
  “再有,沈小侯、顾大人、李大人和君若大小姐捐赠的一万石米面,已分别送到知府衙门和我们这几个县衙门的粮仓,绝不会误了百姓的饭食。”
  长宁满意地一颔首,和声给知县和兄弟三人引见,“捐赠米面的四个人,这是其中三位,君若要留在京城料理诸多事宜,不然也会赶来的。”
  知县连称有幸,替同僚向三人道谢。是涉事其中的人,他便清楚,三个年轻人和君若,此次每一方都捐赠了价值五万两银钱的米粮,为北直隶的百姓出了大力。
  随后,知县请四个人到早已备好的下榻之处。
  需要长宁过目的公文卷宗账目纷沓而至。
  长宁只留了需要她抓紧批示的公文,余下的卷宗账目全让顾月霖三个过目、合账。
  沈星予和李进之自认算术跟顾月霖一比,实在是差了一大截,默契地均分了卷宗,把账全交给顾月霖。
  顾月霖看帐算账期间,那哥儿俩总结出卷宗的要义,言简意赅地说给他听。
  长宁看得一乐,只觉得这三个人,比寻常门第里的手足更像亲兄弟。
  这日正午之前,天空还是澄净蔚蓝,骄阳高照。临近未时起了风,风势越来越大,空中阴云密布。
  未时初刻,起了狂风,大雨就在狂风的裹挟中降落。待得风势渐缓,雨已是滂沱之势。
  第107章 父子
  长宁与三兄弟不约而同起身,到廊间看雨。
  有侍卫穿着蓑衣疾步而来,禀道:“刚收到的消息,昨日安顿的百姓家中的牲畜家禽,已分散到三个地方养起来。”
  长宁凝重的面色一缓,颔首微笑。
  灾情之前,人的安危当然是第一位,豢养的牲畜家禽也一样,若是短时间内相继死亡,有很大的可能形成瘟疫。
  上至皇帝内阁,下到地方官员,都考虑到了。
  长宁和顾月霖,在先前的通信中,针对这种问题商议出了行之有效的章程:
  百姓搬离之前,养着牲畜家禽的,一概留下不会轻易损毁的记号,不拘方式;
  百姓搬走同时,派擅长安抚驯化牲畜家禽的专人带队过去,分头负责牛骡驴羊猪鸡鸭鹅,牲畜赶着走,家禽利用官署寻常用的车辆、笼子运送,到了专门拨出来的地方,照常喂食养着就是了。
  安置的地方相对来说最简单:种田大户一般都有专门饲养牲畜家禽的庄子,分散到几个大户手中,不过是捎带着命仆人照顾的事儿。
  灾情的大前提下,谁都不敢说自己没有求人之处,大户本就愿意给别人一些帮助,更何况,官府不但承他们的情,还会拨给饲料。
  至于期间的损耗,就是相互体谅的事儿了,猝死的牲畜家禽,官府照时价补贴百姓,若是本就带病的,便照时价的六成补贴——家禽也罢了,牲畜大多都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不是病死不能卖肉就真白养了,如皮毛、角,都能换取银钱。
  如果指望着牲畜家禽长远得益,也没关系,大户吃些亏,补给百姓差不多的就是了——这是大户知晓官府安排后,自发提出的。
  几方已经配合到这地步,要是还有更坏的意外发生,那没法子,只能是大家都认倒霉,由官府上报,听上面安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