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3)
“听话就成。”
待得状元郎纵马游街,京城万巷一空,争睹新科状元郎。
看到的真人,远比想象中更俊美更有风采,由此全然认可公子世无双之说。
当日,顾月霖便成了京城公认的头号美男子。
皇帝闻讯,很是欣慰,还跟魏阁老嘚瑟:“瞧瞧,朕就说那孩子是举世罕见的相貌佳、气度超然,百姓亦是心明眼亮的。”
魏阁老直言不讳:“皇上有夸月霖长得好的工夫,为何不同时夸一夸他的学识文采?万一有人怀疑您以貌取人,这不就是折辱了月霖?”
“谁敢那么说,朕就把他关诏狱待着去。”皇帝不悦道,“殿试之前,月霖已是解元、会元,朕并不曾见过他。连中两次榜首之人,怎么样缺心眼儿的帝王会在殿试时找茬?再说了,判卷之人是朕么?”
魏阁老想想也是,却也不能不保有先见之明,“百姓最是淳朴,自然信得过皇上,只怕士林中失意的起了小人之心。”
皇帝噎了一下便有了对策:“殿试试卷不可随意发到各处,加试的题目却可以,你尽快把那些题目送到各地学院,不论官私。”
“皇上圣明!”
皇帝高兴起来,随之想到了萧默,“此次会试殿试,义桐书院共有七人中第,尤其名次最高的是连中三元的奇才顾月霖,朕也要赏他对月霖四年间的倾囊相授,改义桐书院为河北官学,官府定要大力扶持,不可有一丝懈怠,你斟酌着拟旨。”
“是!”
魏阁老进御书房的时候满腹抱怨,离开时却似他考中状元似的春风得意。
皇帝自然没忽略自己首辅的情绪转变,且非常喜闻乐见,“朕的魏阁老,亦是爱才惜才之人。”虽然私事常犯浑,公事上可是半点差错也无,委实难得。
顾月霖乡试、会试、殿试的答卷,已成了皇帝终日摆在案头的爱不释手之物。
今时想着魏阁老,再想到日后自己有如此首辅与新得的奇才辅佐,皇帝心里乐开了花,连生平恨事不能得蒋昭辅佐的遗憾都淡了七分,又因人逢喜事精神爽,样貌、精气神儿亦年轻了不止五岁。
按大周旧例,前三甲步入官场之前,有一个月的假,用来拜师、安家等事。
顾月霖真正要拜的,是已不在的蒋昭。是以,他这一个月,主要用来陪伴养母、妹妹和随风,在这之前,邀请客居沈府的萧允到居士巷,设宴答谢。
萧允替兄长萧默受了顾月霖的礼,对坐闲聊时道:“义桐书院已是官学,得了皇帝亲笔写的匾额,沧州当地、河北布政使更是事无巨细地循例行事,一丝错漏也无。月霖,你是义桐的福星。”
“那是恩师和您在内的诸多执教之人应得的。”顾月霖道,“我不算什么,另外也中了进士的六个同窗才是书院的功臣。”
“没你大放异彩,别人出自哪个书院,哪里是朝廷乃至皇上会留心的?”萧允笑道,“昨日,你殿试的答卷已分发各地书院,我看了,只能说,此番士林都要大开眼界。那些题,说实在的,没你摆着,我根本想不出有谁能全部答得那般出彩。”
这倒是顾月霖没想到的,随后快慰一笑,揉了揉自己的脸,“这样也好,省得士林猜忌皇上以貌取人。毕竟,皇帝先把我长得过得去的话扔出去了,是该圆场。”
萧允大笑。
畅谈畅饮之后,萧允和顾月霖道别,“明儿我就回书院了,留在京城这么久,是你师父的意思。从雪灾书信送到你师父手里那一刻起,他便笃定,你是人中龙凤。是以,他要我不近不远地瞧着你,日后,也能成为教诲学子的前例。”
顾月霖心下暖暖的,取出一封厚实的信件,“劳您带给恩师。没您与恩师及至义桐,没有今日的顾月霖。”
萧允丝毫感伤也无,快慰地拍一拍顾月霖的肩,飒然而去。
随后的日子,顾月霖本想清净度过,却不想,主动上门提亲的人接踵而至。
为着魏家父女对魏琳伊的恩情,蒋氏不能出面应承外客——魏阁老当初治下不严,温氏事发后至今,弹劾首辅的折子没断过,那么她要做的,便是不在人前露面,省得变相提醒言官旧事重提大做文章。这是她一早就展望到的。
顾月霖可以出面应承,却没那份儿闲心。有与人打太极的时间,他情愿沉下心来琢磨生父陆续送来的官员底细。
于是,应承人的差事便落到了君若头上。 ↑返回顶部↑
待得状元郎纵马游街,京城万巷一空,争睹新科状元郎。
看到的真人,远比想象中更俊美更有风采,由此全然认可公子世无双之说。
当日,顾月霖便成了京城公认的头号美男子。
皇帝闻讯,很是欣慰,还跟魏阁老嘚瑟:“瞧瞧,朕就说那孩子是举世罕见的相貌佳、气度超然,百姓亦是心明眼亮的。”
魏阁老直言不讳:“皇上有夸月霖长得好的工夫,为何不同时夸一夸他的学识文采?万一有人怀疑您以貌取人,这不就是折辱了月霖?”
“谁敢那么说,朕就把他关诏狱待着去。”皇帝不悦道,“殿试之前,月霖已是解元、会元,朕并不曾见过他。连中两次榜首之人,怎么样缺心眼儿的帝王会在殿试时找茬?再说了,判卷之人是朕么?”
魏阁老想想也是,却也不能不保有先见之明,“百姓最是淳朴,自然信得过皇上,只怕士林中失意的起了小人之心。”
皇帝噎了一下便有了对策:“殿试试卷不可随意发到各处,加试的题目却可以,你尽快把那些题目送到各地学院,不论官私。”
“皇上圣明!”
皇帝高兴起来,随之想到了萧默,“此次会试殿试,义桐书院共有七人中第,尤其名次最高的是连中三元的奇才顾月霖,朕也要赏他对月霖四年间的倾囊相授,改义桐书院为河北官学,官府定要大力扶持,不可有一丝懈怠,你斟酌着拟旨。”
“是!”
魏阁老进御书房的时候满腹抱怨,离开时却似他考中状元似的春风得意。
皇帝自然没忽略自己首辅的情绪转变,且非常喜闻乐见,“朕的魏阁老,亦是爱才惜才之人。”虽然私事常犯浑,公事上可是半点差错也无,委实难得。
顾月霖乡试、会试、殿试的答卷,已成了皇帝终日摆在案头的爱不释手之物。
今时想着魏阁老,再想到日后自己有如此首辅与新得的奇才辅佐,皇帝心里乐开了花,连生平恨事不能得蒋昭辅佐的遗憾都淡了七分,又因人逢喜事精神爽,样貌、精气神儿亦年轻了不止五岁。
按大周旧例,前三甲步入官场之前,有一个月的假,用来拜师、安家等事。
顾月霖真正要拜的,是已不在的蒋昭。是以,他这一个月,主要用来陪伴养母、妹妹和随风,在这之前,邀请客居沈府的萧允到居士巷,设宴答谢。
萧允替兄长萧默受了顾月霖的礼,对坐闲聊时道:“义桐书院已是官学,得了皇帝亲笔写的匾额,沧州当地、河北布政使更是事无巨细地循例行事,一丝错漏也无。月霖,你是义桐的福星。”
“那是恩师和您在内的诸多执教之人应得的。”顾月霖道,“我不算什么,另外也中了进士的六个同窗才是书院的功臣。”
“没你大放异彩,别人出自哪个书院,哪里是朝廷乃至皇上会留心的?”萧允笑道,“昨日,你殿试的答卷已分发各地书院,我看了,只能说,此番士林都要大开眼界。那些题,说实在的,没你摆着,我根本想不出有谁能全部答得那般出彩。”
这倒是顾月霖没想到的,随后快慰一笑,揉了揉自己的脸,“这样也好,省得士林猜忌皇上以貌取人。毕竟,皇帝先把我长得过得去的话扔出去了,是该圆场。”
萧允大笑。
畅谈畅饮之后,萧允和顾月霖道别,“明儿我就回书院了,留在京城这么久,是你师父的意思。从雪灾书信送到你师父手里那一刻起,他便笃定,你是人中龙凤。是以,他要我不近不远地瞧着你,日后,也能成为教诲学子的前例。”
顾月霖心下暖暖的,取出一封厚实的信件,“劳您带给恩师。没您与恩师及至义桐,没有今日的顾月霖。”
萧允丝毫感伤也无,快慰地拍一拍顾月霖的肩,飒然而去。
随后的日子,顾月霖本想清净度过,却不想,主动上门提亲的人接踵而至。
为着魏家父女对魏琳伊的恩情,蒋氏不能出面应承外客——魏阁老当初治下不严,温氏事发后至今,弹劾首辅的折子没断过,那么她要做的,便是不在人前露面,省得变相提醒言官旧事重提大做文章。这是她一早就展望到的。
顾月霖可以出面应承,却没那份儿闲心。有与人打太极的时间,他情愿沉下心来琢磨生父陆续送来的官员底细。
于是,应承人的差事便落到了君若头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