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3)
“没、没有……”临安大长公主下意识地应声。
“既然没有,便走,带着你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陕甘总督那里,日后一切,听凭他吩咐。”皇帝转身直面着姑母,“你蠢了一辈子,你幺儿更蠢,到了你孙辈,已是蠢得令人发指。
“朕不夺你位分,未曾将你贬为庶民,不过是看顾着老英国公和英国公的功绩,与你无半分干系。”
临安大长公主惊诧不已,怀疑自己听到的言语是不是幻觉所至。
皇帝道:“记住,你小儿子贪功冒进以至三千将士溃败事后,长宁没当即处死他,是念着你与皇室的牵连;先帝没继续追究,是念着你到底是他的手足;朕没秋后算账,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若你愿意翻旧账,朕也乐意之至。譬如你当年可曾对长宁母妃泼脏水,譬如你这些年对孙儿孙女的教导,导致了多少令皇室蒙羞的闹剧,这些,皆有证可查。”
临安大长公主的身形摇摇欲坠。
皇帝不屑一顾,转身时唤刘洪,“拟旨:临安大长公主历年来德行有亏,证据确凿,朕只望英国公不再秉承愚孝之道。
“今日起,朕眼中,临安不过一介草木,只待英国公重振门楣,重塑家风。
“今日起,若无宣召,英国公及发妻儿女之外,朱家人等再不可进京。”
刘洪正色领命,疾步赶往内阁值房。
“你、你……”临安大长公主抖着手指着皇帝,“恁的忘恩负义……”
皇帝真笑了,“你可真有脸说。”他在龙书案前落座,视线笔直地盯牢大长公主,“你为江山社稷做过什么?嫁了一个本就堪用的武官,还是生了一个自幼由其父教导的儿子?又或者,是要跟朕说,你教出的那该死的小儿子、该流放的孙儿孙女,先帝和朕的轻纵皆是忘恩负义?”
换了体弱的女子,被这样噼噼啪啪且轮番的无形巴掌一通扇,早就当场晕厥过去。
可临安大长公主是什么人?她颠倒黑白的次数太多,也就是不要脸的时候也太多。
所以,到了这境地,她也只是僵立在原地,陷入愣怔。
皇帝下了最后的判决:“有生之年,朕再不想看到你,更不会允许你宠爱的孙辈踏入京城半步。当然,谁若想死,只管来。”
临安大长公主离宫时的样子,可谓凄凄惨惨。因为她明白,这是最后一次走在皇宫之中。
绝对的权势之下,做过亏心事的人,当真是再无出路,哪怕你出自皇室。
临安大长公主总算明白了,只可惜,为时已晚。
皇帝发作完姑母,内阁诸人已到齐,他命内阁传阅一应公文卷宗。
刚赶过来的五个人看罢,心思各异。有人暗暗称快,笃定次辅要倒台,有人心里打鼓,不知皇帝与魏阁老会不会追究自己与纪阁老常来常往这一节。
皇帝不知道也懒得知道那些小心思,只与魏阁老商量:“次辅本该在去岁秋日罢官,奈何锦衣卫指挥使办事不力,以至拖延至今。等次辅回祖籍之后,该由何人顶替?”
魏阁老心说您可真是给气得缺心眼儿了,这是该当众说的么?但他也理解皇帝,因而一下子推举了四个人,请皇帝三思后而裁夺。
皇帝经首辅一打岔,心绪稍稍缓解,也便顺着台阶下,直接说方才气昏头了,甄选次辅之事,押后再议。
瞥见已经端然跪好的纪阁老,皇帝心里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三日内,纪氏一族,凡有在京之人,一概离京。迟一刻,灭你全族!”
有无官职已是不消说,更已不重要。
纪阁老哆嗦着,话也不敢说,只颤巍巍地叩首。
皇帝却已看也不看他,起身拂袖,“散了吧。”
此事一发,多少人在拍手称快之余,有了对皇权的真切畏惧。 ↑返回顶部↑
“既然没有,便走,带着你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陕甘总督那里,日后一切,听凭他吩咐。”皇帝转身直面着姑母,“你蠢了一辈子,你幺儿更蠢,到了你孙辈,已是蠢得令人发指。
“朕不夺你位分,未曾将你贬为庶民,不过是看顾着老英国公和英国公的功绩,与你无半分干系。”
临安大长公主惊诧不已,怀疑自己听到的言语是不是幻觉所至。
皇帝道:“记住,你小儿子贪功冒进以至三千将士溃败事后,长宁没当即处死他,是念着你与皇室的牵连;先帝没继续追究,是念着你到底是他的手足;朕没秋后算账,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若你愿意翻旧账,朕也乐意之至。譬如你当年可曾对长宁母妃泼脏水,譬如你这些年对孙儿孙女的教导,导致了多少令皇室蒙羞的闹剧,这些,皆有证可查。”
临安大长公主的身形摇摇欲坠。
皇帝不屑一顾,转身时唤刘洪,“拟旨:临安大长公主历年来德行有亏,证据确凿,朕只望英国公不再秉承愚孝之道。
“今日起,朕眼中,临安不过一介草木,只待英国公重振门楣,重塑家风。
“今日起,若无宣召,英国公及发妻儿女之外,朱家人等再不可进京。”
刘洪正色领命,疾步赶往内阁值房。
“你、你……”临安大长公主抖着手指着皇帝,“恁的忘恩负义……”
皇帝真笑了,“你可真有脸说。”他在龙书案前落座,视线笔直地盯牢大长公主,“你为江山社稷做过什么?嫁了一个本就堪用的武官,还是生了一个自幼由其父教导的儿子?又或者,是要跟朕说,你教出的那该死的小儿子、该流放的孙儿孙女,先帝和朕的轻纵皆是忘恩负义?”
换了体弱的女子,被这样噼噼啪啪且轮番的无形巴掌一通扇,早就当场晕厥过去。
可临安大长公主是什么人?她颠倒黑白的次数太多,也就是不要脸的时候也太多。
所以,到了这境地,她也只是僵立在原地,陷入愣怔。
皇帝下了最后的判决:“有生之年,朕再不想看到你,更不会允许你宠爱的孙辈踏入京城半步。当然,谁若想死,只管来。”
临安大长公主离宫时的样子,可谓凄凄惨惨。因为她明白,这是最后一次走在皇宫之中。
绝对的权势之下,做过亏心事的人,当真是再无出路,哪怕你出自皇室。
临安大长公主总算明白了,只可惜,为时已晚。
皇帝发作完姑母,内阁诸人已到齐,他命内阁传阅一应公文卷宗。
刚赶过来的五个人看罢,心思各异。有人暗暗称快,笃定次辅要倒台,有人心里打鼓,不知皇帝与魏阁老会不会追究自己与纪阁老常来常往这一节。
皇帝不知道也懒得知道那些小心思,只与魏阁老商量:“次辅本该在去岁秋日罢官,奈何锦衣卫指挥使办事不力,以至拖延至今。等次辅回祖籍之后,该由何人顶替?”
魏阁老心说您可真是给气得缺心眼儿了,这是该当众说的么?但他也理解皇帝,因而一下子推举了四个人,请皇帝三思后而裁夺。
皇帝经首辅一打岔,心绪稍稍缓解,也便顺着台阶下,直接说方才气昏头了,甄选次辅之事,押后再议。
瞥见已经端然跪好的纪阁老,皇帝心里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三日内,纪氏一族,凡有在京之人,一概离京。迟一刻,灭你全族!”
有无官职已是不消说,更已不重要。
纪阁老哆嗦着,话也不敢说,只颤巍巍地叩首。
皇帝却已看也不看他,起身拂袖,“散了吧。”
此事一发,多少人在拍手称快之余,有了对皇权的真切畏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