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黄昏 第40节(3 / 4)
房子连电梯都没有,陈寄帮他提着上了楼。才出院,林思弦上楼走得很慢,时不时还得靠一下扶手,但在陈寄试图去扶他一把前,又会若无其事地站直。
到了门口,林思弦习惯性地掏钥匙,掏到一半手又停住了,回头跟陈寄说:“你给我吧。”
陈寄不需要思考就知道里面有多乱,也没有拆穿,只是把袋子递给林思弦。
这场景多少有些熟悉,在高中和大学时发生过无数次,陈寄脑中都响起了当时的台词:“陈寄,你把袋子都给我提变形了。”或者是:“下次来的时候不要那么慢。”
回忆到这一句的时候,陈寄锁骨突然一痒——林思弦突然间给了他一个拥抱,很短暂,发丝落在他两颊和肩膀上。
“谢谢,”林思弦在他耳边说,“你能把我从黑名单里放出来吗?”
陈寄沉默了很久才问:“放出来之后要干什么?”
林思弦松了手,脸上挂着跟高中时的微笑:“好蠢的问题,当然是联系你。”
大概是一直没得到回应,所以林思弦又补充道:“不行吗?”
林思弦是世界上最擅长自食其言和若无其事的人。说不再见面的是他,突然出现的是他,说让陈寄好好生活的是他,现在突然回到几年前的也是他。
然而不确定是否因为这楼道异常昏暗,陈寄很荒唐地产生了一种错觉——面前的人好像非常害怕自己拒绝。
这错觉实在有些不应该,因为林思弦的语气和表情跟当年别无二致,还是他一贯的不容置疑的命令,这错觉完完全全来自于陈寄的直觉。
但类似的错觉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反复出现。
当晚回家之后,陈寄还在琢磨在帕拉梅拉上,娄殊为曾提过并且被林思弦打断的“你家里”三个字。
陈寄曾去找人询问过林思弦退学的原因,得到了很多种答案,有像林思弦亲口所说的那样单纯不想读,也有说他是犯了什么大忌,不是自退而是被劝退的,总之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陈寄一度以为林思弦虽然退学,但按照当年的家庭条件,应该过着很好的生活。见面之后又发现不然。
陈寄不喜欢大费周折探查别人隐私,想听林思弦亲口告诉他,但显然这件事情有些困难,而陈寄对此想要探究的欲望又达到顶峰。
稍加思考后,陈寄在微信通讯录里翻找到一个最近新加的联系人,给他发送了一条消息:“林思弦。帮我查查这个人的家庭情况,如果你能查到他退学的原因更好。”
陈寄一周后才收到回复的消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情况有点复杂,你有时间的话我们面谈。”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陈寄正在南方出差,有一个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论坛,有之前指导过他的前辈在,他不得不去。之前联系过的frank也在,论坛最后一天的晚上,frank跟他一起在居酒屋吃饭。
frank先跟他聊了一些最近的风向和电影,喝完一瓶梅酒后开始提到私生活,开始聊他的那十二个前任。
“你之前问那个林思弦,”frank问他,“你跟他什么关系?熟吗?”
“还行,”陈寄想了想说,“他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啊,我就是觉得他挺好看的,”frank说,“怎么样,他性格好吗?你觉得他进组后我能去接触不?”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很好回答。没等陈寄想好,手机响了,上面是来自林思弦的消息:“下午怎么没回我?”
陈寄停了两秒,回复他:“开会。”
林思弦很快回复:“真是日理万机。”
在出差的这几天里,陈寄每天都会收到林思弦的消息,都是类似闲聊的文字。而在他出差的前一天,林思弦叫陈寄陪他去复查。给出的理由是医院交通不方便,而林思弦又没有车。
事实上林思弦并不是什么重病,复查的程序非常简单,只是去量了几个基本体征,甚至林思弦并没有让陈寄陪他进诊室,而让他在外面等待。
出来后陈寄问他:“有问题吗?”
林思弦朝他笑笑:“没有啊,看起来我还是挺身强体壮的。” ↑返回顶部↑
到了门口,林思弦习惯性地掏钥匙,掏到一半手又停住了,回头跟陈寄说:“你给我吧。”
陈寄不需要思考就知道里面有多乱,也没有拆穿,只是把袋子递给林思弦。
这场景多少有些熟悉,在高中和大学时发生过无数次,陈寄脑中都响起了当时的台词:“陈寄,你把袋子都给我提变形了。”或者是:“下次来的时候不要那么慢。”
回忆到这一句的时候,陈寄锁骨突然一痒——林思弦突然间给了他一个拥抱,很短暂,发丝落在他两颊和肩膀上。
“谢谢,”林思弦在他耳边说,“你能把我从黑名单里放出来吗?”
陈寄沉默了很久才问:“放出来之后要干什么?”
林思弦松了手,脸上挂着跟高中时的微笑:“好蠢的问题,当然是联系你。”
大概是一直没得到回应,所以林思弦又补充道:“不行吗?”
林思弦是世界上最擅长自食其言和若无其事的人。说不再见面的是他,突然出现的是他,说让陈寄好好生活的是他,现在突然回到几年前的也是他。
然而不确定是否因为这楼道异常昏暗,陈寄很荒唐地产生了一种错觉——面前的人好像非常害怕自己拒绝。
这错觉实在有些不应该,因为林思弦的语气和表情跟当年别无二致,还是他一贯的不容置疑的命令,这错觉完完全全来自于陈寄的直觉。
但类似的错觉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反复出现。
当晚回家之后,陈寄还在琢磨在帕拉梅拉上,娄殊为曾提过并且被林思弦打断的“你家里”三个字。
陈寄曾去找人询问过林思弦退学的原因,得到了很多种答案,有像林思弦亲口所说的那样单纯不想读,也有说他是犯了什么大忌,不是自退而是被劝退的,总之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陈寄一度以为林思弦虽然退学,但按照当年的家庭条件,应该过着很好的生活。见面之后又发现不然。
陈寄不喜欢大费周折探查别人隐私,想听林思弦亲口告诉他,但显然这件事情有些困难,而陈寄对此想要探究的欲望又达到顶峰。
稍加思考后,陈寄在微信通讯录里翻找到一个最近新加的联系人,给他发送了一条消息:“林思弦。帮我查查这个人的家庭情况,如果你能查到他退学的原因更好。”
陈寄一周后才收到回复的消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情况有点复杂,你有时间的话我们面谈。”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陈寄正在南方出差,有一个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论坛,有之前指导过他的前辈在,他不得不去。之前联系过的frank也在,论坛最后一天的晚上,frank跟他一起在居酒屋吃饭。
frank先跟他聊了一些最近的风向和电影,喝完一瓶梅酒后开始提到私生活,开始聊他的那十二个前任。
“你之前问那个林思弦,”frank问他,“你跟他什么关系?熟吗?”
“还行,”陈寄想了想说,“他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啊,我就是觉得他挺好看的,”frank说,“怎么样,他性格好吗?你觉得他进组后我能去接触不?”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很好回答。没等陈寄想好,手机响了,上面是来自林思弦的消息:“下午怎么没回我?”
陈寄停了两秒,回复他:“开会。”
林思弦很快回复:“真是日理万机。”
在出差的这几天里,陈寄每天都会收到林思弦的消息,都是类似闲聊的文字。而在他出差的前一天,林思弦叫陈寄陪他去复查。给出的理由是医院交通不方便,而林思弦又没有车。
事实上林思弦并不是什么重病,复查的程序非常简单,只是去量了几个基本体征,甚至林思弦并没有让陈寄陪他进诊室,而让他在外面等待。
出来后陈寄问他:“有问题吗?”
林思弦朝他笑笑:“没有啊,看起来我还是挺身强体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