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32节(3 / 4)
“知道,八二年就招本科生了。”顾红星被突然问到,从沉思里醒了过来,连忙点了点头,“第一届本科生明年就要毕业了,也不知道我们支队能不能要来两个人。”
“是啊,咱们学校的研究一直在进步,听说现在他们开始研究‘朱墨时序’了。”
“啊,朱墨时序是啥?”卢俊亮好奇地插了一句。
王继东笑着解释道:“所谓的朱,就是印泥,墨,就是墨水,简而言之就是看纸张上是先写字、后盖章的,还是先盖章、后写字的。一样的道理。现在仅仅是看字迹,要容易得多。”
说完,王继东把信封塞到了显微镜物镜之下,仔细看了起来。他看了好一会儿,又撤下信封,换上了信纸。
“要不,我们先请你吃个中午饭,然后下午慢慢看?”顾红星说道。
“嘿,师兄,老凯的那一套,你也都学会了?”王继东哈哈一笑,眼睛没离开显微镜的目镜,说,“我媳妇儿给我带了饭,我在这儿吃就行。我就不招待你们了,你们在门口小饭馆对付两口再来吧,这也不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能解决的事儿。”
卢俊亮揉了揉正在咕咕作响的肚子,看着顾红星。
顾红星看到了卢俊亮的动作,对王继东说:“那也行,这就麻烦你了。”
来到了省厅对面的小面馆,顾红星要了两碗牛肉面,和卢俊亮面对面坐着。
“师父,你怎么有心事?”卢俊亮说,“你是担心这个伪装笔迹没有甄别价值吗?我看王叔信心很足啊。”
“不,我在想他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们确实经常会对物证的‘位置’发生忽略,这是我们的经验所限,以后要有所改进才是。”顾红星说。
“嗯,确实。”卢俊亮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点头认可。
“对了,我记得,那个捕兽夹上的指纹,你是不是也只告诉了我们结果,而并没有标明位置?”顾红星抬眼盯着卢俊亮。
“捕兽夹?”卢俊亮抬起头,意外地说,“你是说蔡村那案子?师父你这思维跳跃得有点大啊。最近咱们的精力不都在绑架案和车匪路霸案件上吗?怎么又想到蔡村案了?”
“没有破的案子,永远会是我的心病。”顾红星说。
卢俊亮重新低下头,认真地吸溜着面条,说:“位置我确实没有想到,所以也不记得具体应该哪里对哪里。不过那没什么意义吧,有了两个人的指纹,就能说明问题了啊。”
顾红星不置可否,说:“等从省厅回去,记得去补充记录一下捕兽夹上指纹的位置。”
“行。”卢俊亮说,“也不知道凯哥那边进展如何。”
“大海捞针,不能指望他们直接破案。”顾红星说。
为了让王继东能有吃午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短暂午休下,顾红星和卢俊亮两人吃完饭,去车里坐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上楼,回到了王继东的办公室。
“怎么样?”顾红星一进门就问道。
王继东的手上,拿着信封和信纸的照片。显然,他中午并没有午休,而是给信封和信纸拍了照,还把照片都给洗了出来。
“你们运气好啊。”王继东说。
卢俊亮眼睛一亮,说:“有鉴定价值?”
“有,而且很有特异性。”王继东说,“我上午和你们说了,书写习惯就像是指纹特征一样,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找到很多字体或者偏旁部首的特点,因为找的特点越多,越能进行同一认定。就像你们看指纹一样,特征点越多,那么鉴定就越准确。今天我看到的这个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特征点’,可以说是非常准确,而且非常容易辨别。”
“快说说看。”顾红星挪过一个板凳,坐到了王继东的办公桌对面。
“首先,这个信封和信件,是一个人写的,因为书写习惯是一致的。”王继东说,“那么,一致的书写习惯是什么呢?你们只需要记住两个偏旁部首,就可以甄别绑匪啦!”
说完,王继东在信封的照片上把“汉”“河”两个字,和信纸的照片上“消”“没”两个字用红色铅笔圈了出来,随后道:“看出什么没?”
“都是三点水啊。”卢俊亮说,“哦,我知道了,这个人喜欢把三点水简写成一个竖钩。” ↑返回顶部↑
“是啊,咱们学校的研究一直在进步,听说现在他们开始研究‘朱墨时序’了。”
“啊,朱墨时序是啥?”卢俊亮好奇地插了一句。
王继东笑着解释道:“所谓的朱,就是印泥,墨,就是墨水,简而言之就是看纸张上是先写字、后盖章的,还是先盖章、后写字的。一样的道理。现在仅仅是看字迹,要容易得多。”
说完,王继东把信封塞到了显微镜物镜之下,仔细看了起来。他看了好一会儿,又撤下信封,换上了信纸。
“要不,我们先请你吃个中午饭,然后下午慢慢看?”顾红星说道。
“嘿,师兄,老凯的那一套,你也都学会了?”王继东哈哈一笑,眼睛没离开显微镜的目镜,说,“我媳妇儿给我带了饭,我在这儿吃就行。我就不招待你们了,你们在门口小饭馆对付两口再来吧,这也不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能解决的事儿。”
卢俊亮揉了揉正在咕咕作响的肚子,看着顾红星。
顾红星看到了卢俊亮的动作,对王继东说:“那也行,这就麻烦你了。”
来到了省厅对面的小面馆,顾红星要了两碗牛肉面,和卢俊亮面对面坐着。
“师父,你怎么有心事?”卢俊亮说,“你是担心这个伪装笔迹没有甄别价值吗?我看王叔信心很足啊。”
“不,我在想他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我们确实经常会对物证的‘位置’发生忽略,这是我们的经验所限,以后要有所改进才是。”顾红星说。
“嗯,确实。”卢俊亮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点头认可。
“对了,我记得,那个捕兽夹上的指纹,你是不是也只告诉了我们结果,而并没有标明位置?”顾红星抬眼盯着卢俊亮。
“捕兽夹?”卢俊亮抬起头,意外地说,“你是说蔡村那案子?师父你这思维跳跃得有点大啊。最近咱们的精力不都在绑架案和车匪路霸案件上吗?怎么又想到蔡村案了?”
“没有破的案子,永远会是我的心病。”顾红星说。
卢俊亮重新低下头,认真地吸溜着面条,说:“位置我确实没有想到,所以也不记得具体应该哪里对哪里。不过那没什么意义吧,有了两个人的指纹,就能说明问题了啊。”
顾红星不置可否,说:“等从省厅回去,记得去补充记录一下捕兽夹上指纹的位置。”
“行。”卢俊亮说,“也不知道凯哥那边进展如何。”
“大海捞针,不能指望他们直接破案。”顾红星说。
为了让王继东能有吃午饭的时间,甚至可以短暂午休下,顾红星和卢俊亮两人吃完饭,去车里坐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上楼,回到了王继东的办公室。
“怎么样?”顾红星一进门就问道。
王继东的手上,拿着信封和信纸的照片。显然,他中午并没有午休,而是给信封和信纸拍了照,还把照片都给洗了出来。
“你们运气好啊。”王继东说。
卢俊亮眼睛一亮,说:“有鉴定价值?”
“有,而且很有特异性。”王继东说,“我上午和你们说了,书写习惯就像是指纹特征一样,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找到很多字体或者偏旁部首的特点,因为找的特点越多,越能进行同一认定。就像你们看指纹一样,特征点越多,那么鉴定就越准确。今天我看到的这个啊,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特征点’,可以说是非常准确,而且非常容易辨别。”
“快说说看。”顾红星挪过一个板凳,坐到了王继东的办公桌对面。
“首先,这个信封和信件,是一个人写的,因为书写习惯是一致的。”王继东说,“那么,一致的书写习惯是什么呢?你们只需要记住两个偏旁部首,就可以甄别绑匪啦!”
说完,王继东在信封的照片上把“汉”“河”两个字,和信纸的照片上“消”“没”两个字用红色铅笔圈了出来,随后道:“看出什么没?”
“都是三点水啊。”卢俊亮说,“哦,我知道了,这个人喜欢把三点水简写成一个竖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