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黎给两个小年轻泡了茶,又端上糕点,这才问道:“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你爸身体还行吧?”
  丰县离这边远,这年头一般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人们连公社都不常去,自然就别提跨县了。
  聂百川点点头:“他身体挺好的,这段时间农闲,天天和人一起出门钓鱼。”
  “特地来拜访您、找您有事儿的不是我,”他抿唇笑了一下,看向身侧的向遥,“是遥遥。”
  “哦?”老黎粗壮的眉毛一扬,有些诧异,也跟着看向向遥。
  向遥笑眯眯的,在一个陌生的长辈面前一点也不紧张。
  相反的,她知道像黎建业这样的人,肯定是农业研究方面十分优秀的大牛,因此看过去的目光中便带着浓烈的敬仰。
  “黎伯伯,我是想向您请教点问题,”她将放在椅子下面的小竹篮拎了出来,掀开盖在上面的布,说道,“您看这西红柿和花生,是不是品质还挺好?”
  老黎探身看了过去,这一看,就有些惊讶了:“哟!这品质何止是好啊,简直是特别好了!”
  他掏出几颗花生,剥开看壳里的花生仁,见花生仁粒粒饱满,连忙问道:“这是你们家种的?这质量,了不得啊。”
  向遥看了眼聂百川,解释:“是我认识的一个人弄来的,对方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批花生和西红柿,我想着来请教一下您,以咱们丰县的气候水土,能不能大规模种植?”
  老黎将一颗花生仁扔进嘴里,嚼吧嚼吧:“种自然是能种的,要是这批种都是这个质量的话,种植出来的成品应该质量也会非常不错。”
  他看向向遥,问:“你打算在你们那边大规模种植?”
  向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目前是有这么个想法,咱们那边贫困,一年到头也创不了多少收,花生这种经济作物在市场上运用是特别广泛的,不仅能作为食材,能进行食品加工,关键是还能榨油呢!”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要是咱们种出点名堂来了,那真的是能带领着大家一起致富了。”
  老黎想了想,说道:“你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现在想要搞大规模的种植,肯定是不能以个人名义来进行的,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挺有难度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要种植花生和西红柿,那肯定就意味着要占用不少农田,光是这个事情,就很难获得公社里和民众的支持。
  毕竟“以粮为纲”仍旧是当前农业方面最重要的方针,如今还是计划经济呢,哪能是说干就能干的。
  而就算干起来了,全程也得十分小心,稍有不慎,恐怕还要被有心人打上“资本主义倾向”的标签。
  其次么,对于没有相关种植经验的人来说,贸然开展大规模种植,只怕中途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种植难题。
  种植作物,说简单也简单,但是想要种出名堂来,那就需要精心细致地侍弄了,技术方面的保障,是定然不可缺少的。
  病虫害、气候把握、灌溉、化肥农药供应……
  这些关键点要是不把握清楚,很容易颗粒无收,要是处理不好,只怕会引火上身。
  老黎是个资深的农业研究者了,他将这些情况条分缕析地说给向遥听,一个越说越神情严肃,而另一个也越听越陷入沉思。
  向遥不是没有想过相关的一些问题,但是跟老黎的分析比起来,她此前的想法都多少有些幼稚而缺乏考虑了。
  只是,她手里掌握着这样一片大好的瓜田,不好好利用起来,实在是亏了。
  再者,现在瓜田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她显然在没有研究透彻之前,是不可能纯靠着瓜田出品的瓜果来建造她的瓜果帝国了。
  如此,倒还不如利用所剩不多的瓜果,用最适合在本地种植的花生和西红柿,来让整个石塘大队的人参与其中。
  她所图不小,种植就是万里长征耳朵第一步,而这一步,她必须得走踏实了、走稳重了。
  向遥问道:“能不能搞这个种植的事情,我回头想想办法,哪怕是大伙儿不同意大规模种植,但是退而求其次,要是各家划出一片自留地来试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阻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