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3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世祖庶妃,巴氏。出身不详。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八年
  ——————————
  1谨按,塞穆肯,满文写为“scmken”,意为“镯子”“钏”。
  2此段穆克图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58、《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其中伍喀在谱牒内与官书中所记官职有差异,这种差异在清初旗人谱牒中并不罕见。伍喀的云骑尉爵位可能后来被削掉,或者本身只是云骑尉品级。
  3《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5满文奏折,康熙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4-02-002-000007-00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十一月初一日,生第一子牛钮。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生第三女。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生第五女1。康熙九年时仍在宫内。其后不明。
  [概述]
  庶妃巴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属小福晋级。她与世祖生有一子二女,儿子牛钮在两岁时夭折,女儿则分别在六岁和七岁时夭折。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庶妃巴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到长春宫。康熙九年时,世祖遗孀内有六位小福晋,其中巴氏、纳喇氏、杨氏三位小福晋的待遇略低于其他三位小福晋,因此在同年九月,提升了巴氏、纳喇氏二位小福晋的待遇。2而在十二月的档案中,世祖小福晋级遗孀只剩下三位,庶妃巴氏未在其列,3且在之后的档案中未再提及庶妃巴氏,故而推测庶妃巴氏可能在康熙九年薨逝或出宫。她是否奉安于孝东陵,亦不明确。
  三、庶妃陈氏
  [简介]
  世祖庶妃,陈氏。出身不详。嫁与世祖为庶妃。顺治九年三月十五日,生第一女。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生第五子和硕恭亲王常宁。约在顺治朝晚期薨逝。
  [概述]
  庶妃陈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具体级别不明。她与世祖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在两岁时夭折,儿子常宁则长大成人,封爵亲王。康熙朝《奏销档》中没有提及过她,康熙八年档案中提及当时仍在世的几位世祖小福晋,也未包括陈氏。以这些迹象推断,庶妃陈氏可能在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
  ————————
  1谨按,《星源集庆》中称,“(世祖)第五女,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戌时生,母庶妃王氏”。可参见季羡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第64册 ,第218页。《清史稿》则称:“世祖庶妃有子女者又有八人:穆克图氏,子永斡,八岁殇。巴氏,子钮钮,为世祖长子,二岁殇,女二,一六岁殇,一七岁殇。”可参见《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910页。二者矛盾。经查光绪朝玉牒《列祖女孙直档》:“(世祖)第五女,顺治十一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戌时生,母庶妃巴氏。”可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c71。由此可知《星源集庆》记载有误。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后,于顺治朝晚期薨逝。
  根据已知的顺治朝庶妃位分等级情况推测,庶妃陈氏在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前应该为格格级,生育和硕恭亲王常宁之后,则应该晋升为小福晋级。她是否奉安于孝东陵,亦不明确。
  四、庶妃唐氏
  [简介]
  世祖庶妃,唐氏。出身不详。名绥赫1。嫁与世祖为庶妃,属小福晋级。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第六子奇授。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月薨逝。奉安孝东陵。
  [概述]
  庶妃唐氏是世祖的众多庶妃之一,属小福晋级。她与世祖生有一子奇授,在七岁时夭折。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康熙八年时,庶妃唐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至长春宫。康熙九年时,世祖遗孀内有六位小福晋,其中唐氏、董鄂氏(宁慤妃)、穆克图氏三位小福晋的待遇略高于其他三位小福晋,2可以看出当时庶妃唐氏在后宫具有一定的地位。康熙二十一年时,孝惠章皇后下达懿旨,指出在世祖遗孀中,两位小福晋位下没有缝补和做鞋之妇人,故而让她们分别兼在恭靖妃和端顺妃的分例内。这两位小福晋,一位称为“塞穆肯之母福晋”,即庶妃穆克图氏;另一位称为“绥赫母福晋”3,即庶妃唐氏。
  康熙二十八年,庶妃唐氏与世祖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至宁寿宫。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二十五日,庶妃唐氏病重。4四月初九日,档案内称:“奉皇太后旨意:令众和尚为已故之唐格格念七天经。”5可知庶妃唐氏在康
  —————————
  1谨按,绥赫,满文写为“suihe”,意为“绶带”“穗子”。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九年九月初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