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根据《满洲实录》等记载,寿康妃是在万历四十三年正月,由其父孔果尔亲自送至太祖处,是目前已知有记载的最后一位嫁与太祖的妻妾。《满文老档》中提及太祖后宫内有“蒙古福晋”(monggo fujin),有可能即是寿康妃。
  ——————————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 ,第582页。
  2谨按,浩善,满文作“hoosan”,意为“纸张”。
  3此段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年;高文德、蔡志纯:《蒙古世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顺治朝,寿康妃跟随宫廷迁入京师,居住在仁寿宫,被尊称为“仁寿宫太祖妃”1。圣祖即位之后尊封其为寿康太妃,满文作“jalafun clhe taifei”2,意为“长寿安康太妃”。在当时宫廷的档案里,她则按照传统被称为“浩善福晋”(hoosan fujin),3可知寿康妃属于福晋级,名为“浩善”。
  二、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简介]
  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扎亲巴晏之女,名赖。嫁与太祖为侧室,属福晋级。万历十五年,生第二女和硕公主。万历十七年六月十六日,生第七子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其后不明。奉安盛京二台子园寝。
  [概述]
  伊尔根觉罗氏是太祖的侧妃之一,出身呼讷赫地方伊尔根觉罗氏,其父名为扎亲巴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记载的呼讷赫地方伊尔根觉罗氏中有一位纳齐布,根据旗册,他即是扎亲巴晏之子,亦即侧妃伊尔根觉罗氏之兄弟。根据《通谱》和《八旗通志》记载,纳齐布一族世居呼讷赫地方,被編入正蓝旗满洲,纳齐布仕至侍卫,后代承袭世管佐领。4
  初修本《太宗文皇帝实录》的汉文本中称:“皇妃赖生阿布太”5,同书满文本中则称:“ashani fujin lai de banjihangge abatai”6,意为“侧福晋赖生的是阿巴泰”,可知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属于福晋级,名为“赖”。道光年间的档案则记载,阿巴泰后裔尊称她为“太妃”,并提及其奉安之园寝位于盛京二台子。7
  ——————————
  1《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41,顺治十七年十月庚戌条,《清实录》,第3册 ,第1089页。
  2《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绿头牌档》,康熙二年十一月第一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此段伊尔根觉罗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钦定八旗通志》《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5初修本《太宗文皇帝实录》卷1,总序,清汉文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转引自庄吉发:《清太宗汉文实录初纂本与重新本的比较》,《清代史料论述(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第231页。
  6初修本《太宗文皇帝实录》卷1,总序,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为饶余敏亲王系太祖高皇帝第七子原是太妃所生太妃园寝坐落盛京此外并无坟茔其某位亦在彼安葬之处无处查核事》,道光二年,档案号:06-02-006-000057-0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三、侧妃叶赫纳喇氏
  [简介]
  太祖侧妃,叶赫纳喇氏,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名绰奇1。嫁与太祖为侧室,属福晋级。万历四十年十二月初七日,生第八女和硕公主。崇德八年(1643年)时仍在世。奉安盛京福陵寿康妃园寝。
  [概述]
  叶赫纳喇氏是太祖的侧妃之一,出身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星恳达尔汉系叶赫纳喇氏),为孝慈高皇后胞妹。2她在档案中被称为“绰奇福晋”(coki fujin)3,亦作“绰奇德和母”(coki deheme)4。满文“coki”意为“突出的前额”,即民间所谓的“锛儿头”。“dchemc”则意为“姨母”“姨娘”,是从她作为孝慈高皇后胞妹的角度进行的称呼。
  作为孝慈高皇后的胞妹、太宗的姨母,侧妃叶赫纳喇氏在太宗朝也得到相当的尊重。崇德八年七月,她与太宗的另外一位姨母辉发福晋一同被请入清宁宫参加筵宴,并获得赏赐。5其后则失去记录,在薨逝后奉安盛京福陵寿康妃园寝。
  [考证o关于“安布福晋”]
  太祖福陵的妃园寝即寿康妃园寝,其内共有三座土坟,分别奉安寿康妃、“安布福晋”和“绰奇德和母”。除寿康妃之外,“绰奇德和母”已知为太祖侧妃叶赫纳喇氏,即太宗的亲姨母。而对于“安布福晋”的身份,目前尚不确定。
  根据《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元年二月,“以大妃博尔济锦氏衬葬福陵”。6因此,在之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认为“安布福晋”即太祖侧妃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