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龟钮
  厚一寸杉椟架用椴木为之,朱髤,金饰,绘云凤文
  (续表)
  位分金册册椟、架袱、垫宝印形制宝印椟
  嫔四页
  每页金重十有四两六钱有奇杉椟
  架用椴木为之,
  朱髤,金饰,绘云凤文 红缎无无
  皇贵妃及纯贵妃晋封贵妃时,则未经行礼。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于礼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1可知一些后宫主位虽然位分相同,但是根据其初封位分不同,仪制也会有细微差别。
  至于贵人、常在与答应三级,并没有相应的册封典礼仪式,也就没有“诏封/晋”和“册封”的区别。
  二、舆服等相关仪制
  清代的舆服制度分为两部分:服饰制度、车舆制度。其中服饰制度在日常体现较为明显,车舆制度则不大凸显,故而这里只介绍服饰制度,车舆制度可以参考清代官书如《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的记载。
  清代服饰制度最早开始于天命六年太祖亲定诸王官员补子的谕令;之后对官民男女的服饰制度规定逐渐广泛、细致,最终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官员雨服的定制为大致收尾,形成了以朝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为基本常用服制的清代官方服饰体系。
  天命、天聪年间制定服饰制度时,其内容基本与后宫主位无关。崇德元年定制的男女服饰里,也只有“皇后侍从妇女”“贵妃侍从妇女”“妃侍从妇女”2这三项,并未涉及后宫主位所用服饰。
  顺治、康熙两朝,后宫主位的冠服被明确记录于官方制度中。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内后宫主位位分等制度还处于摸索期,故而其冠服制度也相当
  ——————————
  1《国朝宫史》卷4,上册,第56页。
  2康熙朝《大清会典》卷48,清刻本,第9页b、第10页a。
  不稳定,而且,此时官方规定之服制只涉及朝服。对顺、康时期后宫主位朝服制度进行整理如表3-4所示:
  表3-4顺治、康熙时期后宫主位朝服制度
  身份冠顶等服时间或出处附注
  皇太后与皇帝同顺治八年正月
  皇后东珠十三颗黄色
  凤凰、翟鸟、缀珠衣、黄缎、蟒缎、妆缎、补子各色等缎顺治八年正月顺治十一年五月
  西宫大妃东珠十二颗顺治八年正月即懿靖大贵妃
  东宫妃东珠十一颗顺治八年正月即康惠淑妃
  皇妃东珠十颗翟鸟、蟒缎、妆缎、补子等缎
  禁用风凰、缀珠衣、黄色、秋香色顺治十一年五月
  九嫔东珠八颗翟鸟、蟒缎、妆缎、补子等缎
  禁用凤凰、缀珠衣、黄色、秋香色顺治十一年五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