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6节(4 / 4)
皇帝崩逝后,其贵妃成为贵太妃,除乾隆初年曾经予以徽号之外,之后历朝大多不给予贵太妃徽号,而只延续之前之封号进行称呼。前者如圣祖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在康熙朝为和妃;雍正二年六月,尊封为贵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上徽号曰“温惠”。与皇贵太妃相同,贵太妃的徽号也不会被增加。后者则如宣宗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在道光朝为琳贵妃;道光三十年(1850年),尊封为琳贵太妃,仍沿用其封号。
根据《清朝通志》载:“贵妃以下无谥,奉特旨者予谥。”1这虽然与乾隆朝《大清会典》所记贵妃丧仪“行册谥礼与皇贵妃同”2之说有所违背,但是以实际情况来看,自乾隆朝以下,清代贵妃的确并不予谥。如文宗婉贵妃索绰络氏,在咸丰朝为婉嫔;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尊封为婉妃;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尊封为婉贵妃;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薨逝,即未与谥。
四、妃、嫔的尊号
清代妃和嫔作为当朝皇帝之后宫主位时,除了有“妃”“嫔”尊号之外,还拥有封号。《大清会典》载:“凡封号,若建置,则拟其美名。凡敕封山川神祇,册封妃嫔、亲王、郡王……皆恭拟美名进呈钦定。”3如仁宗嘉庆帝即位
———————————— ↑返回顶部↑
根据《清朝通志》载:“贵妃以下无谥,奉特旨者予谥。”1这虽然与乾隆朝《大清会典》所记贵妃丧仪“行册谥礼与皇贵妃同”2之说有所违背,但是以实际情况来看,自乾隆朝以下,清代贵妃的确并不予谥。如文宗婉贵妃索绰络氏,在咸丰朝为婉嫔;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尊封为婉妃;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尊封为婉贵妃;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薨逝,即未与谥。
四、妃、嫔的尊号
清代妃和嫔作为当朝皇帝之后宫主位时,除了有“妃”“嫔”尊号之外,还拥有封号。《大清会典》载:“凡封号,若建置,则拟其美名。凡敕封山川神祇,册封妃嫔、亲王、郡王……皆恭拟美名进呈钦定。”3如仁宗嘉庆帝即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