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辟珠记 第12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身为一生钻研医道的大国手,周青阳不禁流露出憾色:“那是最难缠的病,就算是我,也回天乏术。至于他自毁的途径,正是你刚刚犯下的错。”
  周青阳指着韦训,推测说:“瞧瞧你这张惨白似鬼的脸。陈师古嗜饮古墓中的老酒,你从小跟他下墓,想必也染上了这个恶习,以为师父能喝,酒就没问题,却不知这恰恰是把你送上鬼门关的诱因之一。”
  听闻此言,韦训心中顿时有些打鼓。但并非是因为吃下丹药有什么不适,相反,他觉得丹田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古时工匠锻造青铜器时,常混入铅与锡,用于调整硬度,方便器具塑形。铅不溶于水,可要是浸于酒中,则会缓慢释放毒性,常饮使人病魔缠身、乃至发疯。陈师古经年累月受墓中尸毒侵害,又大量饮用铅酒,就如同嗑食长生丹的蠢货一般,最终把自己毒死了。”
  看到韦训脸上露出愕然的神色,周青阳忍不住大笑起来。
  韦训回忆自己开始饮用古酒的缘由,正是年少时寒痹之症逐渐显现,为了驱寒止痛,才模仿陈师古的举动。谁能料到,那是他自掘坟墓的疯狂之举?况且自己一向独来独往,从未跟人谈论过这个古怪爱好,直到遇见宝珠才停止。
  韦训提出质疑:“师父的功力远比我深厚,为什么他死了,我却还活着?”
  周青阳轻蔑地道:“人人症状一样,还要大夫干什么?生了同样的病,或深或浅,或急或慢,发作症状未必一致。你的病象是肤色苍白、手足麻木;玄英则是好斗易怒、谵妄癫狂。这世上,没人能凭武力杀掉他。他折腾了几十年,才终于把自己弄死了。”
  周青阳再次端详刚刚揪下的韦训的头发,说道:“你才喝了几年,危害尚浅,及时收手,对病情有些缓解作用。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有先天寒症病根,仍逃不掉宿命。”
  话说到此,如果刚才服下去的丹药有剧毒,这会儿也该开始发作了。
  韦训警惕地观察对方,只见周青阳谈笑自若,面色不改。而自己身处室内,却犹如被和煦阳光笼罩,虽无法融化坚冰,但那股暖流沿着任督二脉缓缓游走,凝滞多年的手少阴心经所在的小指突地一跳,好似春雷惊蛰。
  韦训连忙翻起袖口,发现即将蔓延到手背的青紫色脉络明显变浅了。他心中不禁大为惊愕:难道那腥苦丹药,竟真的是他多年苦苦寻觅的“凤凰胎”?!
  周青阳观察韦训的气色,知道他已经感受到裨益,说道:“这枚活珠子能保你一时平安。倘若想继续活下去,得按时服药。至于丹方和原料……”
  韦训打断她,声明:“送她去幽州是最优先的,你有什么条件,等我回来再说。”
  周青阳大怒,扬手一巴掌抽过去,韦训轻轻一闪,没碰到他半根毫毛。
  她清楚自己抓不住这小鬼,沉着脸威胁:“这事花不了你半日功夫,也不需要绕道。你敢跟那个疤脸一样,吃了霸王餐抬脚就走,我自有办法收拾得你们连人带驴鬼哭狼嚎!”
  宝珠在外面左等右等,屋里看诊的人始终不见出来。刚才周青阳不知跟韦训说了些什么道上切口,她一句都听不懂,不由得百爪挠心。询问十三郎,他一脸茫然,同样摸不着头脑。
  过了不知多久,终于,韦训打开门,从室内走出来。
  宝珠近来总是格外留意他的状态,一眼便看出他气色有所好转,不由得大喜过望。
  再看周青阳,她背着个大包袱,并几个大小不一的葫芦,一并系在青驴背上,随后翻身骑了上去,看起来要出远门。
  韦训走到宝珠身边,道:“幸得师伯赐药,我觉得好多了。不过,得帮她办两件事作为报偿。”
  宝珠一听,立刻说:“怎么,要与人打架?需不需要我掠阵?”
  周青阳啧了一声:“黄口小儿,怎么如此好斗?我一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可不会干那些穷凶极恶、伤天害理之事。”
  十三郎见师兄得到医治,亦是欢喜非常,仰着头问:“师伯想做什么?咱们一起去。”
  周青阳骑在驴上,淡淡地道:“也没什么,就是去拆一座庙。”
  杨行简听了,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心中犯嘀咕,这砸庙毁佛的事,难道还不算穷凶极恶?整个师门从上到下都不像是正经好人。
  韦训等人以为周青阳是与哪家寺庙道观结了仇,要打上门去泄愤。既然白驼寺三长老联手都没能制服青衫客,左右不过是对付一二十个和尚道士,不在话下。
  当下由周青阳带路,一行人顺着小河前行。没走多远,便在一株大柳树旁看到一座破房子。那屋子不大,仅有三间三架,房顶荒草丛生,门破窗漏,看起来像是一座荒废多年的祠堂。
  众人走近一看,屋内既没有和尚,也没有道士。脱落的门匾横在二尺高的荒草中,仔细辨认才看得出“四侠庙”几个字。看来这个叫做四侠店的村子,名字就是从这间破祠堂来的。
  杨行简往里瞅了一眼,小声说道:“这房子还用拆吗?眼看就要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