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13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方重勇预料的一样,李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带兵攻克了番禺,以及周边几个因为贸易而形成的集镇,牢牢控制住了广州南面的番禺和入海口。
  当然了,拿下这里不难,难的是如何长期驻守,如何进入岭南腹地。崇山峻岭和毒蛇瘴气才是横在面前的最大问题。
  李晟派人将一封战报送回汴州,方重勇看到之后,大喜之下却又是沉默不语。
  拿下了广州的州治番禺,按理说,应该让张九皋回番禺理政了,这才能表达朝廷的“诚意”。
  然而,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可能吐出来?
  就算伤亡再小,这一战也是有死伤的。将三军将士在战场上拼命夺回来的地盘,拱手让给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藩镇节帅,这可不是方重勇的作风。
  ……
  秋后的一个下午,方重勇刚刚参加完汴梁城内某个市集的剪彩仪式。典礼结束后,他回到开封府衙,就发现张九龄之子张拯,已经在府衙门外等候多时了。
  听闻汴州朝廷出兵河西在即,又听闻官军已经收复番禺城,并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一直滞留在汴州的张拯心急如焚,无时不刻不想让叔父张九皋回到番禺理政。
  只不过,方重勇实在是太忙了,最近为了出兵河西的事情,压根不见客,又总是会参加汴梁城内及周边的某些活动,或是奠基仪式,或是考察什么“产业集群”,总之就是不在府衙。
  今日好不容易等到这位方官家,张拯的心情堪称是喜出望外,却又忐忑不安。
  将人引进书房落座,方重勇看着与张九龄有九分相似的张拯,忍不住叹了口气。
  想当年张九龄也是一号大人物了,可谓是名满长安。只是,他出现的不是时候,也没有遇到明主,再加上自身“文官优先”的理念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因此被基哥冷落后抛弃。
  只能说一个时代的人物就有一个时代的命运。
  “你来汴州也有两月了,可还住得习惯?”
  方重勇看着张拯询问道。
  岭南湿热难耐,汴州的气候就干爽了许多,张拯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再加上如今的汴梁城商品经济发达,想要什么都能买到,那自然住得是十分习惯。
  要说不满嘛,大概就是不满方重勇将其晾在一旁两个多月吧。只不过这话心里想想就好了,万万是不能说出来的。
  “回官家,汴州人杰地灵,下官住得十分安逸。
  只是心忧岭南之事,不知道官家考虑得怎么样了,听闻官军近期已经收复番禺,朝廷打赏如何处置岭南之事呢?”
  张拯低眉顺眼的询问道,说话的时候字斟句酌,压根不敢带着任何不满情绪。
  “番禺地狭,无法自持,即便是让你叔父来番禺,也无法解决驻军的粮草问题。如今番禺城的一切都要靠登州海路输入,你叔父又指挥不动登州的官府,让他回番禺理事。只怕近期还不太现实,毕竟,现在番禺处于军管之中,战局瞬息万变,不可轻忽啊。”
  方重勇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通,说得张拯云里雾里的。
  这到底是交呢,还是不交呢,又或者是现在不交将来会交?
  张拯心中犯嘀咕,又不敢问,只好面色尴尬的候在一旁。因为刘晏已经拿着账册走了进来,似乎是要商议什么事情。
  “你来得正好,本官此前吩咐同类商铺和工坊要按区域落户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一见面,方重勇就直接问刘晏道,压根不等对方开口。
  “回官家,这件事正在办。店铺方便安排,但是好多作坊甚至是在我们入主汴州之前就已经落户了,恐怕搬迁起来颇有些费周章。”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长痛不如短痛,将来任何人开工坊,都要报备,要在官府指定的区域内开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