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她第一次看他当众给自己打针,收银台的阿姨也朝他们这里望过来,带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们俩,心里估计也在想,这么年纪轻轻的……
  像是为了隔开那道目光,她靠过来跟他说话,也想不到说什么,随口闲聊:“我前几天也转针了,怕血糖有起伏,还在网上看了别人写的攻略,提前两天把基础率调小,开始打长效,结果真挺有用的……”
  他笑了,收拾起笔和用过的针头,放回旅行袋里。
  她倒有些尴尬,这么基础的知识,当然不用她来教他。
  “其实这样感觉挺好的,夏天出汗,用泵容易掉针,还容易胶布过敏。”他说。
  你不隐糖了?她忽然猜到他的意思,开口问的却只是一句:“今天找我有事?”
  “你漫画的事怎么样了?”他也问。
  他居然也知道,凌田意外,说:“你就为这事来找我的?”心说这事我自己能解决,你也帮不上啊。
  他却摇摇头,答:“不是你问了李理吗,我留院的事情怎么样了。”
  “不是你不让李理告诉我吗?”她反问。
  他从桌上筷筒里拿了双筷子,低头把筷子尖对齐,回答:“因为我想自己来跟你说,可是你把我电话微信血糖亲友都拉黑删除了。”
  “你想好了今天来说?”她冲回去,觉得他这个人莫名其妙的。
  他静了静,才道:“我工作刚刚落实,上午从厦门回来的。”
  “厦门?”她再次意外。
  “是,a 医附在那边有个分院。”他点点头,开始慢条斯理地吃东西。
  “单峰让你去分院了?”她接着问。
  他低着头,慢慢咀嚼完那一口,回答:“是我自己申请去的。”
  她有点生气,不说话了,是为他不值,又觉得他的态度很奇怪。
  他却笑了,停了筷子,看着她说:“真的,是我自己申请去的,因为顾医生是那边内分泌科的执行主任。”
  他的工作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两个月前提出申请,整个科室都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自愿去分院。
  而且,他还在自己的申请材料里填报了二十年的一型病史,同时提供了自己过去十年的病历,用来证明病情稳定,最近三年的动态血糖监测数据,以证明日常工作期间血糖达标率大于百分之九十,以及既往的考勤与绩效记录,证明工作能力。
  综合面试之后,据消息灵通人士传说,从本科室到人事科,再到院办领导,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
  有人倒自己的苦水,说医生不得病吗? 挂着水还在值班,手术室里做手术做到低血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医院里不知道多少医生自身患有慢病,糖尿病大概可以算是其中最不足道的了。
  但也有人反驳,说那都是二型,四五六七十岁的人了。而且,a 医附留用规培生的基本要求中有一条,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品学兼优,身体健康。不仅最后四个字,其余整句都要划重点。
  也就是说,辛勤的问题不光是身体原因,他未能在申请博后并轨规培项目的时候如实填报自己的慢性病史,是否应当视为一种不诚信的行为?
  人事科因此给了劳动法层面的解释,根据法律规定和判例,只要病情和工作需要并不强相关,隐瞒的病史对工作没有实质性影响,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能够胜任工作,法院一般倾向于认定为无需披露的情形。辛勤在内科任职,属于低风险,但仍旧建议在入职体检时如实申报,避免后续纠纷。
  总之各种说法都有,一切悬而未定。
  最终还是有人站出来替他说话,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如实填报,是否还能有这个机会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的劳动强度?
  第二个,尽管中国有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却极少有人愿意公开自己的病史,虽然可以把这解释为一种风俗习惯,但曾经有儿童慈善基金会为了鼓励患病儿童及其家长积极治疗,尝试编纂《中国 t1d 人物报告》,结果因为找不到足够的案例未能成稿,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开始有一型患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但也都是匿名。所以,这真的是对的吗?我们作为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机构,是否应该率先做出一些改变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