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位者对着上位者怄气,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荀彧非常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这般做了。
  因为他跟曹操之间,从来不只是上下分明的关系。
  若当真上下分明,所有的、一切的认知都算是什么呢,算他自作多情吗?
  荀彧不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是在自作多情,但曹操始终保持的沉默却好似在佐证这个他不愿意相信的答案。
  双方都在沉默着,若是放任这种沉默继续,或许事情最后会演变成一个大家都不想要见到的地步。
  幸而他们有一位共同的友人,聪明、智慧、善解人意、非常靠谱,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友人来自某友人自我评价。
  真可惜伯安不在这里,不然绝对会给我捧场的,按照对方语言表达能力,说不定还要多夸上几句呢,伯安夸人可好听了,搭配上好看的脸与真诚的态度,格外让人心情愉悦,某位友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有些遗憾缺少了捧场的好朋友。
  而在他的推动下见面的两个人,也并非一上来就将事情直接了当的说开了的。
  再聪明的人,有的时候也会有种笨拙的执拗在。又或者说,越是聪明的人,执拗起来就越是难解。
  荀彧都做好了曹操会沉默到最后的准备了,说不定对方都准备登基了,他还被蒙在鼓里当汉臣呢。
  当然了,按照他的智商来说,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住他的,但或许某人会保持沉默到最后呢。
  他以为他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惜对方不是这般想的。
  荀彧拱手道:司空。
  别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荀彧面上没有展现出任何多余的情绪,就好似对于所有的一切他都可以如同以往面对杂事一般,轻描淡写的处明白。
  曹操上前握住对方的手,一并止住了对方的行礼:文若。
  他仔细看着对方,好似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可明明早上议事的时候他们刚见过。
  曹操:这些日子诸事繁琐,文若清减了。
  荀彧微微一笑,倒是没有挣开对方:明公何尝不是。
  这看起来像是个心照不宣的笑容,但话题要是真的在这里打住了,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两人在书房落座之后,沉默了好一段时间,好像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陆离与荀彧,甚至是个荀氏绝大多数人的不合拍,在聪明人眼中从来不是秘密。
  但是此刻,曹操打破沉寂的话题却恰恰选择了陆离。
  曹操:荆州之后,伯安曾问我心意如何。
  荀彧没有对此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安静的提起水壶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水,曹操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这个时候喝茶的话,上容易睡不好。
  因为习惯熏香,荀彧哪怕动作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但是总能带起些许香气。
  相比之下,陆离在许多人看来,许是因为某块玉佩患了什么香味ptsd,反正除非必要,他对于熏香这种事情是拒绝三连的。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陆离才是最醒目的那个汉臣,而荀彧,他去往洛阳是受到了来自何大将军的征辟,并且压根没有在洛阳待多久,就因为董卓的缘故离开了。
  虽然在去洛阳之前还有地方为官的经历,地方官员也是汉臣,但有些事情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绝大多数关于改弦更张的批判,对于生食汉禄、死为汉臣的期待,其实大多都是朝着陆离去的。
  他是大众视角中的受益人,是最大的那个受益人,自然也是最所应当要承担这些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