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真要让蔡夫人说心里话的话,她真半点不想要安慰蔡瑁,她觉得这群男人就是可供选择的余地太多了,所以既想要功成名就、拜相封侯,又想要为人称赞、流芳青史。
  既要又要还有,有一样得不到便要心中愤懑,妥妥的贪得无厌。
  可谁让他们是有更多选择余地的人呢,家族的未来,自己的未来,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于对方,所以该劝还是要劝的。
  有的时候人之所以会想不开,是因为缺了一块遮羞布,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方面落下的道德,便以孝为幌子来解释行径便是。
  只是孝还不够的话,加上为了百姓、为了大义,人想要给自己找借口的话,总是能够找到无数借口的。
  蔡和发现蔡瑁在听到这句话后,态度竟然真的有所变化,还是往好处里面变,不由赞叹自家姊姊的聪慧。
  同时,他也提醒道:到底州牧挂念一番,兄长可要书信一封以表谢意?
  人家那边别管怀着什么心思,找上蔡氏让自家人帮忙转达,那就明显是带着善意来跟你谈的,论情论,都是该有所回复的。
  蔡瑁点头,做到一旁抽出一份空白的文书便书写了起来。
  蔡和算不上多么聪明的人,却也看得出来,兄长行动中似乎带着些许怨气。
  他四下打量了一下,确定周围都没有人,向着蔡瑁所在的方向微微倾身,小声问道:兄长与陆州牧可是有何误会?
  蔡瑁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家兄弟,就这么说上误会了,是不是该谢谢你没有直接说我做了什么错事啊,你到底是谁的亲戚,屁股往哪边坐呢?
  蔡瑁:如何便言语误会?
  蔡和回了几句,虽然没有明确指责谁,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子陆伯安多么多么好,你跟他不好的话,那是不是你有问题的意思。
  真不愧是你啊,陆伯安。
  所以和啊,你刚刚提醒我要表达谢意,到底是礼节上的、政治上的,还是你偏心上的?
  早在当年刘表还活着的时候,蔡瑁就已经见识过陆离蛊惑人心的本事了,当时他同样也是被对方蛊惑的一员。
  当时是当局者迷,如今却是旁观者清了。
  当年对方对刘表,那是动之以情,晓之以,又是跳出局外、又是设身处地,最最让人难以想到的是,他跑到别人的地盘上,竟然还敢对地盘拥有者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
  刘表可以说被对方哄得一愣一愣的,蔡瑁冷眼看着,只觉得对方都快要忘了对方是从曹操那边来的了。
  就连被对方气晕过去之前,还一口一个伯安叫着呢。
  而当初对方对自己,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手段,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太一样而已。
  最后到底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蔡瑁不至于将一切推到自己是受人蒙骗这种事情上来,毕竟会在这种事情上被人给蒙骗了,只会显得他更加愚蠢
  想了很多,蔡瑁看着蔡和,有种看到当年的自己的感觉。
  他也不跟对方争辩什么,只点头承认对方说得对:因守城之故情绪些许紧绷,我对州牧并无误会。
  蔡和点头,好似接受了蔡瑁这番说法,然后在一旁帮对方磨墨。
  很正常的行为,偏偏给了蔡瑁一种对方在催促自己赶紧写的感觉。
  错觉吧,一定是错觉吧?
  将江夏情况,孙权那边的动态,自己如今的情况,以及感谢来自陆离的挂怀写清楚后,蔡瑁将文书递给蔡和,让对方顺路带回去。
  蔡和也不觉得自己这是被兄长驱赶了,毕竟来这里就是为了通个气,彼此表一下态,那自然是带着书写态度的文书回去才是有始有终的做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