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独孤太微惊讶道:“爹爹去过泉州,我怎么不知道?”
  独孤明微微笑道:“那还是很多年前,你还没有出生,你祖父让我去打理泉州的生意,当时独孤家刚刚在泉州建立了商行,我就去了,在那里呆了一年,除了皮肤被海风吹黑一点,其他也没有什么变化。”
  独孤明这样一说,独孤姐妹就放心下来,独孤太微又问母亲道:“娘也要去吗?”
  “当然要一起去,你娘这辈子还没见过大海呢!”
  李邺也笑了笑道:“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可以全程走水路,到襄阳后转万石大船,一路前往泉州,很平稳也很舒适,不会有什么旅途劳累。”
  “所以你们姐妹就不用担心了,陪你母亲说话去吧!”
  独孤姐妹跟着信成公主去了别院,内堂上只剩下独孤明和李邺两人。
  独孤明笑道:“昨天和刘尚书一起用餐闲聊,说朝廷准备改革地方吏治,贤婿,地方豪门利益盘根错节,内部也斗得厉害,朝廷强势介入,我建议要有策略,要循序渐进,其实地方官也支持朝廷的改革,县官也同样遭遇地方豪门的掣肘,想做点事也难,如果吏一级能由朝廷任命,地方县官也会支持朝廷。”
  “多谢岳父提醒,我准备用废奴令来打击削弱地方豪门,把他们削弱后,再组织一级胥吏考试,最后重新分配。”
  独孤明点点头,“废奴令是一个犀利的武器,已渐渐深入人心,用它打击豪强是不错的,另外,我再给贤婿两个建议,当然,听不听是你的事情。”
  “岳父请说!”
  独孤明缓缓道:“第一个建议是,建议贤婿不要打击得太广,毕竟地方豪门大户是朝廷的根基,他们是一个个秤砣,稳住了大唐江山,如果没有他们,光指望普通百姓,天下就会乱成一团,一个谣言就会让全县大乱。
  事实上,真正强势的门阀并不多,而大部分都是努力培养子弟光宗耀祖的普通大户人家,如果能杀一儆百,然后进行宣传,这些地方豪门就害怕了,不会再和朝廷对抗。”
  “岳父说得有道理,我会考虑,然后呢?”
  “然后加强道一级的权力,全部指望朝廷,朝廷确实力不从心,也鞭长莫及,如果文吏交给道来管理,就会容易得多。”
  “我知道了,岳父的两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
  李邺又笑道:“我知道岳父是担心独孤峻抢权,岳父不用担心,国王任命权在我的手中,希望岳父在泉州呆一两年后再去海岛,而且胡椒是个好东西,它能将积在体内的湿热排出来,在海岛要多吃胡椒,把它磨成粉放在肉汤里面。”
  独孤明欣然笑道:“真的吗?我去泉州试试看。”
  时间差不多了,李邺便带着两个妻子告辞,独孤太微含泪和父母依依惜别,泪眼婆娑上车返回大明宫。
  回到御书房,李邺命人将右相韦见素找来,不多时,韦见素匆匆赶来。
  “参见陛下!”
  李邺微微笑道:“上午独孤国丈给朕提了两个建议,韦相国给朕参考一下!”
  李邺便把独孤明的两条建议说了一遍,韦见素沉思片刻笑问道:“陛下的意见呢?”
  “第一条朕觉得比较中肯,第二条值得商榷。”
  韦见素欠身道:“独孤国丈的第一条说出了微臣的心声,各县的豪门大户是大唐的基石,严令他们遵守法纪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让内卫冲进他们家里,把他们毁掉。
  陛下,任何改革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要一步一步来,绝不能用暴风骤雨的方式,那样只会产生破坏,奴隶都是他们花钱合法买的,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微臣认为陛下与其打击豪门大户,还不如严厉打击奴隶买卖,把所有的奴隶贩子都绞死,首先杜绝奴隶买卖,然后再解决奴隶存量问题。”
  “解决奴隶存量有办法吗?”李邺问道。
  韦见素点点头,“可以征奴隶税,比如官府确定某个大户有五十个奴隶,这个大户每年征五十贯钱奴隶使用税,他自然就不会再使用奴隶,得不偿失,这样就温和得多,避免内卫抄家,搞得家破人亡。”
  李邺已经冷静下来了,点点头,“相国说得对,暴力抄家并非明智之举,征奴隶使用税是个好办法。”
  “另外地方吏治改革,微臣也赞同独孤明的想法,杀一儆百是个好办法,利用唐朝旬刊广为宣传,先在各地进行考试,我们可以务实一点,只要来参加考试,我们就录取,然后正式成为朝廷典吏,分配到其他县城,不来考试者一律革职,我们直接派新的典吏去,这个时候,谁敢闹事内卫就可以出手了,这样就可以把内卫的暴力降到最低,要给大家一个机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