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63节(2 / 4)
平康坊的武德酒楼内已经全部坐满,武德酒楼依旧是独孤家的产业,独孤家除了宝记柜坊交给李邺外,其他产业都自己保留。
在三楼的一间雅室内,一群礼部官员正聚在一起喝酒。
礼部员外郎刘启明叹息道:“可惜教坊都关闭了,否则我们去教坊喝酒,岂不快哉!”
另一名礼部郎中李遵义冷笑道:“废奴令大家都不喜欢,但废奴令中废除官奴官妓这一条却深入人心,所以人都赞颂圣上英明,你还遗憾,真搞不懂你,难道你希望自己某一天犯罪被查出,妻女被没入教坊为妓吗?”
“不错!”
另一名员外郎秦坤一拍桌子,“不错,这确实是所有改革中最受欢迎的一条,一人犯法一人当,不追究无辜的家人,废奴制中我最赞成的就是这一条。”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郎中周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冷冷道:“别再夸奖废奴令了,赶紧回家去自查吧!刀已经拉出来了,可别成为刀下之鬼。”
第1442章 告密立案
众人连忙问道:“废奴令难道真要动手了?”
周荣的堂弟周光是内卫郎将,他一般都有些内卫的内幕消息。
周荣压低声音道:“我初三去给叔父拜年,才知道堂弟初一、初二都没有休息,内卫成立了废奴令稽查司,据说还准备接受告密!”
“原来如此!”
李遵义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我说内卫司门口那两个大黑箱是做什么的,原来是接受告密!”
众人都紧张起来了,“这不是和武则天一样了吗?严审、酷刑、请君入瓮,天子怎么会这样?”
周荣笑道:“其实大家也不用太紧张,我堂弟说没有那么严厉,只是监督废奴令执行,如果你没有奴隶就和你没有关系,就算有奴隶也不用害怕,内卫只负责查案,不审讯官员,这是原则,案子查清后交给御史台,由御史台那边传讯质问,我们是不会见到内卫的。”
“这还差不多,我以为内卫又要借废奴开始兴风作浪了。”
周荣敲敲桌子又道:“各位不要本末倒置了,这次不是内卫的事情,而是废奴令的严厉执行,如果家里还有几个奴隶,赶紧废除了,把他们转籍为平民,签订雇佣契约,不要为了几个奴隶被革职丢官,不值得!”
刘启明眉头一皱道:“我搞不懂,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抓废奴令,都两年多了,总是没完没了,周兄,你父亲怎么说?”
周荣的父亲周俨是关中大儒,也是太学教授,教书三十年,培养桃李无数,德高望重。
周荣缓缓道:“我父亲说,自秦汉以来,蓄奴一直是大问题,历朝历代都想废除,但从未成功过,我父亲还说,现在是废奴最容易的时候,没有大的利益集团抵制,如果这个时候不废除,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父亲对天子很推崇,赞赏天子用大智慧解决了关陇集团,他相信这次废奴一定会成功。”
李遵义点点头,“反正我家没有奴隶,刘兄,你家那几个家奴赶紧释放了,给你父亲说,不释放你会被革职,你父亲肯定会答应。”
刘启明叹息一声,“我回去劝劝父亲吧!”
另一名礼部员外郎秦坤笑道:“其实我觉得今天提到教育和科举改革,还有县级吏制改革才是今年的重头。”
李遵义举杯笑道:“教育改革应该还是普及小学堂教育,这应该是共识了吧!趁现在朝廷财政宽裕,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这是盛世的必然,我倒关心科举改革是什么意思?”
秦坤犹豫一下道:“我听侍郎说,可能是针对进士科第三题进行改革!”
众人顿时大笑,“这个改革及时,太有必要了,对策不知坑了多少士子,我们都支持!”
“县级吏制改革呢?”
李遵义又问道:“谁知道?”
众人都一头雾水,这一条就没有人知道了。
丹凤酒楼别院内,颜真卿给韦见素满了一杯酒,好奇问道:“今天贺词中提到的县级吏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在三楼的一间雅室内,一群礼部官员正聚在一起喝酒。
礼部员外郎刘启明叹息道:“可惜教坊都关闭了,否则我们去教坊喝酒,岂不快哉!”
另一名礼部郎中李遵义冷笑道:“废奴令大家都不喜欢,但废奴令中废除官奴官妓这一条却深入人心,所以人都赞颂圣上英明,你还遗憾,真搞不懂你,难道你希望自己某一天犯罪被查出,妻女被没入教坊为妓吗?”
“不错!”
另一名员外郎秦坤一拍桌子,“不错,这确实是所有改革中最受欢迎的一条,一人犯法一人当,不追究无辜的家人,废奴制中我最赞成的就是这一条。”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郎中周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冷冷道:“别再夸奖废奴令了,赶紧回家去自查吧!刀已经拉出来了,可别成为刀下之鬼。”
第1442章 告密立案
众人连忙问道:“废奴令难道真要动手了?”
周荣的堂弟周光是内卫郎将,他一般都有些内卫的内幕消息。
周荣压低声音道:“我初三去给叔父拜年,才知道堂弟初一、初二都没有休息,内卫成立了废奴令稽查司,据说还准备接受告密!”
“原来如此!”
李遵义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我说内卫司门口那两个大黑箱是做什么的,原来是接受告密!”
众人都紧张起来了,“这不是和武则天一样了吗?严审、酷刑、请君入瓮,天子怎么会这样?”
周荣笑道:“其实大家也不用太紧张,我堂弟说没有那么严厉,只是监督废奴令执行,如果你没有奴隶就和你没有关系,就算有奴隶也不用害怕,内卫只负责查案,不审讯官员,这是原则,案子查清后交给御史台,由御史台那边传讯质问,我们是不会见到内卫的。”
“这还差不多,我以为内卫又要借废奴开始兴风作浪了。”
周荣敲敲桌子又道:“各位不要本末倒置了,这次不是内卫的事情,而是废奴令的严厉执行,如果家里还有几个奴隶,赶紧废除了,把他们转籍为平民,签订雇佣契约,不要为了几个奴隶被革职丢官,不值得!”
刘启明眉头一皱道:“我搞不懂,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抓废奴令,都两年多了,总是没完没了,周兄,你父亲怎么说?”
周荣的父亲周俨是关中大儒,也是太学教授,教书三十年,培养桃李无数,德高望重。
周荣缓缓道:“我父亲说,自秦汉以来,蓄奴一直是大问题,历朝历代都想废除,但从未成功过,我父亲还说,现在是废奴最容易的时候,没有大的利益集团抵制,如果这个时候不废除,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父亲对天子很推崇,赞赏天子用大智慧解决了关陇集团,他相信这次废奴一定会成功。”
李遵义点点头,“反正我家没有奴隶,刘兄,你家那几个家奴赶紧释放了,给你父亲说,不释放你会被革职,你父亲肯定会答应。”
刘启明叹息一声,“我回去劝劝父亲吧!”
另一名礼部员外郎秦坤笑道:“其实我觉得今天提到教育和科举改革,还有县级吏制改革才是今年的重头。”
李遵义举杯笑道:“教育改革应该还是普及小学堂教育,这应该是共识了吧!趁现在朝廷财政宽裕,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这是盛世的必然,我倒关心科举改革是什么意思?”
秦坤犹豫一下道:“我听侍郎说,可能是针对进士科第三题进行改革!”
众人顿时大笑,“这个改革及时,太有必要了,对策不知坑了多少士子,我们都支持!”
“县级吏制改革呢?”
李遵义又问道:“谁知道?”
众人都一头雾水,这一条就没有人知道了。
丹凤酒楼别院内,颜真卿给韦见素满了一杯酒,好奇问道:“今天贺词中提到的县级吏制改革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