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863节(1 / 4)
李邺笑了笑又道:“另外我给你提个建议,活字有大有小,单颗可以一个字,但也可以几十个字,比如《唐朝旬刊》这个报头,就可以刻成一块完整雕版,它也是一个活字嘛!只是大一点而已。”
高适拍拍自己的脑门,有点想哭的感觉,“微臣实在太愚笨了,居然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李邺微微一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高使君不用自责了,赶紧回去准备,第一份依旧是正月初一,第二份就是十一日,第三份就是二十一日。”
“微臣明白了,微臣告退!”
韦见素和高适起身告退,李邺让他们把印坏的报纸留下,他想看看内容。
两人告辞走了,李邺翻看这张报纸,用的纸比较厚,两面印刷,除了报头印坏外,其他内容都很规整,字迹也很清晰,看得出高适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李邺忽然想到了线装本和线装书,宋朝才出现的书籍装订方式,完全可以现在出现了。
这时,皇后独孤新月端着一盏茶走进书房,李邺笑道:“娘子来看看这个!”
独孤新月放下茶盏,接过报纸看了一遍,微微笑道:“这些内容太枯燥了,除了各种市场物价让我有点兴趣,其他都看不入眼,恐怕只有朝廷官员才会喜欢吧!”
“这只是试验,刚开始,印刷技术解决后,我估计明年吧!就可以出日报了,那时候不光是朝廷百官看,还要专门出生活版,教怎么做菜,怎么带娃、怎么做衣,怎么化妆等等,还有长安各种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这就是专门给家庭主妇看的报纸。”
独孤新月笑道:“这样的报纸我喜欢,赶紧印刷出来!”
李邺微微笑道“耐心再等等,印刷技术成熟后就有了。”
高适匆匆赶回了永兴坊的印刷馆,之前的切削工已经从陈仓赶回来,高适一进门,印刷馆管事迎上来道:“启禀使君,问题已经解决了。”
高适大喜,连忙问道:“什么原因导致的?”
“用的材料不对,之前用的一级雕版,后来用的是三级雕板,还有切削的火候也差了一点,就会出现松动。”
印刷雕版非常苛刻,因为要防止木材热胀冷缩,导致字体破裂,毁了整块雕版,不能用太坚硬的木头,也不能用太软的木头,一般是用樟木或者榉木,然后要浸泡油半年,再搁置半年阴干,最好能三浸三晾,但时间难等。
所以大部分是一浸一晾,这就是三级雕版,两浸两晾是二级雕版,最好的一级雕板就是三浸三晾,用几十年都不会开裂。
制作活字除了用一级雕板为原料外,切削打磨也需要非常高明的技术,最高明工匠切削出来的活字拼在一起,水倒在拼板上面都不会浸下去,要严丝合缝到这个程度,这样印刷出来才会美观、工整、字迹清晰。
赶回来的老工匠便按照高适的要求,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制作了一块完整的报头活字。
夜里,高适和十几名报馆官员紧张地注视一名印刷工小心翼翼铺上白纸开始印刷。
第一份完整的报纸印刷出来,高适和官员们仔细看了一遍,一点问题没有,终于成功了,所有人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接下来就是大量印刷了,高适一共准备了十三套活字排版,十几名熟练印刷工一起开工,三千份《唐朝旬刊》一天之内就能印刷完成。
正月初五举行了新年大朝,三千多名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聚集在含元殿,由左相张立高声宣读天子的新年贺词,宣布年号为嘉兴三年。
新年大朝只是一种务虚仪式,不谈具体政务,但在新年展望词中提到几个改革方向,让大家浮想连篇。
一个是开发海外,大家感触不深,其次是开发辽东,大家感触也不深,大家感兴趣的是第三个,适当提高官员俸禄,让所有人都暗暗欢喜,财政宽裕就要涨工资了,谁不开心呢!
第四个是县级吏制改革,最后一个是科举和教育改革。
这两项改革也引起了百官们的关注。
大朝结束后,官员们纷纷相约去长安各大酒楼聚餐,取消新年大宴就有这个好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难的机会各自聚在一起,而不像以前的新年大宴,按照部门坐在一起,话不敢乱说,酒不敢乱喝,时时刻刻要看上司的脸色,别提多难受了。
现在大家分头聚会喝酒,更加随意,也不用再看上司的脸色。
中午时分,长安各大酒楼都坐满了参加新年大典的官员,首先是丹凤酒楼,然后便是平康坊的各大酒楼。 ↑返回顶部↑
高适拍拍自己的脑门,有点想哭的感觉,“微臣实在太愚笨了,居然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李邺微微一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高使君不用自责了,赶紧回去准备,第一份依旧是正月初一,第二份就是十一日,第三份就是二十一日。”
“微臣明白了,微臣告退!”
韦见素和高适起身告退,李邺让他们把印坏的报纸留下,他想看看内容。
两人告辞走了,李邺翻看这张报纸,用的纸比较厚,两面印刷,除了报头印坏外,其他内容都很规整,字迹也很清晰,看得出高适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李邺忽然想到了线装本和线装书,宋朝才出现的书籍装订方式,完全可以现在出现了。
这时,皇后独孤新月端着一盏茶走进书房,李邺笑道:“娘子来看看这个!”
独孤新月放下茶盏,接过报纸看了一遍,微微笑道:“这些内容太枯燥了,除了各种市场物价让我有点兴趣,其他都看不入眼,恐怕只有朝廷官员才会喜欢吧!”
“这只是试验,刚开始,印刷技术解决后,我估计明年吧!就可以出日报了,那时候不光是朝廷百官看,还要专门出生活版,教怎么做菜,怎么带娃、怎么做衣,怎么化妆等等,还有长安各种家长里短的小道消息,这就是专门给家庭主妇看的报纸。”
独孤新月笑道:“这样的报纸我喜欢,赶紧印刷出来!”
李邺微微笑道“耐心再等等,印刷技术成熟后就有了。”
高适匆匆赶回了永兴坊的印刷馆,之前的切削工已经从陈仓赶回来,高适一进门,印刷馆管事迎上来道:“启禀使君,问题已经解决了。”
高适大喜,连忙问道:“什么原因导致的?”
“用的材料不对,之前用的一级雕版,后来用的是三级雕板,还有切削的火候也差了一点,就会出现松动。”
印刷雕版非常苛刻,因为要防止木材热胀冷缩,导致字体破裂,毁了整块雕版,不能用太坚硬的木头,也不能用太软的木头,一般是用樟木或者榉木,然后要浸泡油半年,再搁置半年阴干,最好能三浸三晾,但时间难等。
所以大部分是一浸一晾,这就是三级雕版,两浸两晾是二级雕版,最好的一级雕板就是三浸三晾,用几十年都不会开裂。
制作活字除了用一级雕板为原料外,切削打磨也需要非常高明的技术,最高明工匠切削出来的活字拼在一起,水倒在拼板上面都不会浸下去,要严丝合缝到这个程度,这样印刷出来才会美观、工整、字迹清晰。
赶回来的老工匠便按照高适的要求,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制作了一块完整的报头活字。
夜里,高适和十几名报馆官员紧张地注视一名印刷工小心翼翼铺上白纸开始印刷。
第一份完整的报纸印刷出来,高适和官员们仔细看了一遍,一点问题没有,终于成功了,所有人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接下来就是大量印刷了,高适一共准备了十三套活字排版,十几名熟练印刷工一起开工,三千份《唐朝旬刊》一天之内就能印刷完成。
正月初五举行了新年大朝,三千多名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聚集在含元殿,由左相张立高声宣读天子的新年贺词,宣布年号为嘉兴三年。
新年大朝只是一种务虚仪式,不谈具体政务,但在新年展望词中提到几个改革方向,让大家浮想连篇。
一个是开发海外,大家感触不深,其次是开发辽东,大家感触也不深,大家感兴趣的是第三个,适当提高官员俸禄,让所有人都暗暗欢喜,财政宽裕就要涨工资了,谁不开心呢!
第四个是县级吏制改革,最后一个是科举和教育改革。
这两项改革也引起了百官们的关注。
大朝结束后,官员们纷纷相约去长安各大酒楼聚餐,取消新年大宴就有这个好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难的机会各自聚在一起,而不像以前的新年大宴,按照部门坐在一起,话不敢乱说,酒不敢乱喝,时时刻刻要看上司的脸色,别提多难受了。
现在大家分头聚会喝酒,更加随意,也不用再看上司的脸色。
中午时分,长安各大酒楼都坐满了参加新年大典的官员,首先是丹凤酒楼,然后便是平康坊的各大酒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