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了伊斯特伍德一同参与宣传,黑兹尔即便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兼领衔主演,也难免被人轻视。她甚至已经预料到宣传活动不会顺利,有意穿着具有锐利感的服装,但她终究还是女性。并且,像是伊斯特伍德导演的作品,再加上拳击这种体育题材,采访的记者更是毫无尊重的意思,什么问题都问。
  “你很快就要27岁了,不知道你最近有寻觅到佳人吗?”
  “你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作为一名女人,你一定得保持家里时刻干净整洁吧!”
  “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抗老和恢复身材的秘诀吗?在前段时间你可是被拍到了所谓到身材走样的照片。”
  面对这些莫名其妙的,不针对电影本身问出的问题,黑兹尔要么不正面回答,要么干脆拒绝回答。渐渐的,她的耐心被消耗完,因为她录制了好久,几乎没有一个人真的来问她电影制作的问题。
  就好像她压根没有干实事,只是个挂名。
  如果伊斯特伍德在,这些人可能还会问点真的干货,就算不情愿,也会看在影史传奇的面子上象征性问一下她。
  黑兹尔虽然讨厌象征性,但如果一点电影内容都没,都是围绕她的生活,那么她这一个礼拜等于白干。
  她有点生气了。
  第141章 名声大噪40一个专访邀请
  黑兹尔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收到如此的轻视。《百万美元宝贝》的编剧轻视她,是靠着故意无视她的需求,认为她是个外行人干脆不作为。黑兹尔高他一级,于是他被迫在后期不再犯如此的错误。
  现在,这些记者在明知道她职位的情况下,却不问任何有营养的问题,就好像她是个花瓶。
  可,上帝啊!黑兹尔和这个词语甚至毫无关系!
  就连她都这样,那其他女性呢?
  是不是结婚了的要被问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问问养孩子的秘诀;没结婚的则是问问和导演的关系,旁敲侧击了解对方的私生活?
  和制片人和编剧不同的是,媒体和演员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有时媒体甚至抓着演员的命门,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关系就不同了。
  他们可能会乱写。
  到时候为了让他们不乱写,明星的公关团队甚至还得额外花钱来让他们闭嘴或者是起诉,都是花销。
  所以黑兹尔在采访过程中不能黑脸,不能发火,只能憋着火微笑着表示“无可奉告”。
  就这么安排了一个礼拜后,黑兹尔决定让宣传团队放出消息,就说她的档期紧张,需要提高效率,所以提问问题得进行审核,之后再安排档期。
  如此,就把选择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稍稍缓解了一些,但也加多了宣发成本——审核需要人工费。
  但钱要花在刀刃上,黑兹尔作为制片人当然有这个权力做决定。
  但是这也自然有劣势在。
  审核的消息是公开的,很快就有人闻着味来了,开始批评黑兹尔就连简单的采访都得提前审核,是不是怕自己说错话,暴露自己的负面形象。
  苏菲认为这是被拒绝的记者发的,黑兹尔表示赞同。因为审核并不是特别严格,小部分的生活问题是被允许的,更何况也没有表示采访者不能通过被采访人的回答而延伸问题,所以其实只是让这些人写问题之前动动脑子而已。
  这都能破防转而指责黑兹尔,想必这人也没必要理会,单纯写不切实际的娱乐小报毫无意义和前途。
  黑兹尔重新回到了拍摄间接受采访。
  “我们都知道你为了这个角色准备了很长的时间,中间也没有接其他的电影,这对你来说是值得的吗?毕竟在准备这部电影期间,您完全可以再拍两部不需要改变形象的文艺片。”
  记者如此问道。
  “等到电影上映,你们会知道答案的——以及我拍电影并不是追求量的。”她笑笑,“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我有时候一年会有很多电影上映,很多电影要拍,所以我一定是追求量大的,但其实不是。有些电影制作周期不同,有些只需要两个月,而有些甚至需要一年……这就会看起来我好像一年密集拍了好多电影,但是其实不是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