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户部哪边都得罪不起,在早朝会上公然把球踢给了负有监运之责的兖王。面对隆康帝的询问,封璘面色铁青,许久才从唇缝间迸出几个字。
  “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1】两线作战,恐多不虞,当慎之。”
  至此,隆康帝脸上终于浮出一缕欣慰的笑容。
  他咳声断续,撑住龙案站起来,一向清癯的身子骨突然透出股威势,那是令人无法忽视的天家森严,“传旨西羌首领,就说大晏同意和谈,务令其使臣七日内进京,不得延宕。这对定西来说,也是个喘息的机会。”
  听见这话的王正宣脸色迅速灰败,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硬撼回去。
  此刻于他而言,和谈就意味着耻辱,败军之师的滥名将会随着盟书一并刊入史册。他很想禀明圣人,王家军不需要喘息,只需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便好。可是王正宣没法把话点透,因为站在他对立面的,是在南洋的巨浪惊涛间逐渐崭露锋芒的亲生儿子。
  隆康帝唇角微动,改唤王正宣表字,带有一丝宽抚的意味,“延晖,朕明白你欲雪前耻的心情,但你也不必太自责。在朝中阻碍被清理干净之前,更加不到复仇的好时机。”
  这话一出口,大殿上顿时变得安静。臣子们面面相觑,听着雨水噼啪迸溅在殿瓦上,神色间的惊疑慢慢转成某种不安。
  封璘沉声问:“皇兄这是何意?”
  “西关失守非一战之罪,定西统兵失利,只是一由。”隆康帝久站不住,坐回龙椅上,腰背仍是挺得笔直,“朕不日前收到密报,首辅胡静斋里通外敌,私纵间作入关,刺探大晏军情。须知祸起萧墙,才是西关沦陷的罪魁祸首!”
  封璘陡然攥拳,天空中惊雷炸响,轰开乌云滚滚的昏暗和令人窒息的不安。暴雨排天而至,有些东西清晰了一瞬,倏尔又湮灭在茫茫混沌的雨幕之中。
  事关边防军务,彻查胡静斋通敌案的差事自然而然地落到封璘身上。
  那日出了勤政殿,封璘没同任何人交谈。直到在丹墀下边看见御史陈笠,他立在那儿,像是久候,手里没有红绢伞,雨水湿透了他的肩头。
  “夫子是被人陷害的,所谓的口供不过是屈打成招。”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是屈打成招还是确有其事,须得查验后方知。”
  “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封璘神情冷酷,说:“既然这样,陈大人等在这里实无必要。更何况,通敌二字出自圣人之口,本王劝大人谨言慎行。”
  “你!”陈笠捏紧袖子,这呆书生猛一步踏出积水檐,发面浸在瓢泼里,指着封璘鼻尖高声骂:“如此对待夫子,不怕遭师兄怨恨吗!”
  封璘走过去了,忽又踅回,屏开那犹悬在半空的手指,冰凉一触激得陈笠忍不住打起寒噤。他在封璘落手的刹那看清了指间的铁器,寒意几乎要将脊背贯穿。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不如去问问胡静斋,他都做过些什么,可有一刻害怕被先生怨恨?”
  雨势转急,陈笠微张着嘴,第一次露出怔然的表情。
  *
  “先生来了。”
  笔势一滞,末尾的“确凿”二字几不曾把纸背洇透。封璘面不改色,抬眼望着杨大智说:“诏狱规矩,无令不得擅入。”
  “可是先生他……”杨大智欲言又止。
  状似红云入眼,一个身影翩然闪进了牢房。屋里没光亮,大红官袍在幽暗里越发显眼,衬出了那人秾丽动魄的面容。一点朱砂殷殷带血,嵌在此刻不含笑的眼梢,无端地杀出股清峻之风。
  “啪”地一声,封璘手中狼毫被拦腰折断。
  “王爷……”
  “出去。”
  封璘平静地搁笔,在牢门彻底阖严以后绕过公案,当着沧浪直直跪了下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