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不知道......我也只是喝酒时听人闲聊,我不认得那人是谁,我......”说书人重复念叨着相同的字眼,神志混乱。
  杨大智把握着节奏,手起刀落,尖棱卡在胫骨之间,甚至还旋转了两下。
  说书人惨叫一声后昏厥,杨大智随即叫人用盐水泼醒了他。
  “看清楚,是这个人吗?”
  伤口反复被刺激,痛感已经超出了犯人所能承受的极限,便是在诏狱,非罪大恶极之人,也鲜少动用这般酷烈的刑罚。
  杨大智把画像抵在说书人面前,他被汗水遮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却还是慌乱地点点头,嗫嚅着唇道:“是、是他。”
  杨大智放下腿,漠然瞧了眼濒死的人犯,转身对狱卒道:“你盯住了,在人咽气之前,记得叫人画押。”
  “那说书人收了钱财,在升平坊肆意传播谣言,签字画押以后怕遭报复,咬舌自尽了。”杨大智递给封璘供状,语声沉静。
  自尽?封璘微蹙额,就着杨大智的手看过去,手指点住供状:“这是谁?”
  “江宁严府的幕僚,旬日前只身入京。卑职看过兵马司记档,未见出城记录。”
  “严府?严谟?”
  “是。”
  如此一来,这事儿便不难想通。封璘与沧浪在江宁办差时,就是借住在严府,纵然他们行事小心,但百密难免一疏。何况严谟此人的底细封璘不清楚,保不齐何时就走漏了风声。
  封璘道:“未见出城记档,多半还在城中。吩咐锦衣卫加紧查访,掘地三尺也要把人给本王挖出来。”
  杨大智眉心动了动,低声应了。他落拓的发飞在风中,露出面颊处一小片未及擦拭的血污。
  第52章
  摒开流言之事不谈,封璘清丈子粒田的差事办得委实漂亮,圣人激赏不已,特赐他食亲王双俸,仅每年俸米就高达两万石,其余恩典自不必说,更令人瞩目的是,隆康帝还将禁中宿卫的辖制权一并交到了封璘手上。
  要知道,禁中宿卫肩负卫驾之责,非股肱心腹不能胜任,按照大晏成规,禁卫的统辖权更是惯由东宫主掌。圣人有此谕旨,朝臣们难免对立储之事揣测纷纭,封璘毫无疑问是储贰之位炙手可热的人选。
  风声既出,兖王府一夜之间成了满京城的焦点,胁肩趋奉之人有如过江之鲫,几不曾把王府的大门挤破。更有甚者,效仿那坊间冰人的作派,刺帖里夹带着闺阁女儿的生辰八字,恨嫁之心拳拳可表。
  对此封璘一概视若无睹,这些刺帖于是都成了怀缨的腹中物。利禄名场汲汲过,封璘面上一切如常,胸中却另藏着重重心事——
  接连几天过去,严府幕僚就像是人间蒸发了般,锦衣卫遍寻城中大街小巷,一无所获。
  封璘心里始终存了个疑影儿。
  严谟是个什么德行,他在江宁时便已领教过,无胆无识,投机钻营倒是把好手。按说京城谣言明里揭的是先生的短,真正的用意却是把自己拖下水。姓严的没有这个胆量,以其无利不起早的行事风格,更无那个必要。
  封璘深知这件事的内情匪浅,唯有等到疑犯落网方知究竟。然而这一等,严府幕僚踪迹难寻,都察院却传来了走水的消息。
  “先生何在?”
  兖王府的人马赶到时,值房的火已经被扑灭。封璘面色沉冷,大步迈进院中,他顶上的玉冠还未及卸下,很显然是面圣归来。
  早他半柱香赶到的陈笠才指使人把火扑灭,满头满脸是灰,一张口,教空气中弥散的焦糊味呛得咳嗽不止。
  “后、后堂,人没事,咳咳,就是还晕着。”
  无事怎会犯晕?封璘心道文人说话就是积黏,边走边问:“请太医了没有?”
  “谣言传得正盛,师兄站在风口浪尖上,实在不宜太招......”封璘顿住脚步,一个眼神杀过去,陈笠连忙又道:“杨指挥使说了,只是吸入烟尘,暂时陷入昏迷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