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孔思益边听边点头,她差不多明白了余寻光的意思。
  很多人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拉大旗,现在暂时不讨论聂梵是否有在用“恐怖片”噱头争夺眼球的用意,光从结果上来看,聂梵对《盛阳之下》的定位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而且一提到《盛阳之下》就会想到它算不算恐怖片,反而会加深大众对恐怖片的印象。”
  如果恐怖片能够进入主流视线,那么以后就算政策上有什么更改,也会考虑一些东西了。
  余寻光笑,“这倒是没有人能提前预料。”他合理猜测,“说不定聂梵导演会想着在第二部整个大的呢。”
  她现在跑去日本学习,未必没有想“吓人一跳”的心思。
  孔思益顺势问:“第二部确认了吗?”
  余寻光摇头。
  孔思益奇怪,“这种赚钱的项目还不确定下来,不会有投资方催吗?”
  其他人不知道,反正没催到余寻光这里来,“催出来一锅半生不熟的菜那也不好吃呀。文艺作品本身就是需要时间铺垫的,急什么呢?”
  孔思益突然想到,现在市场上认为赚钱的人是余寻光,只要余寻光有在工作,那么他拍的是《盛阳之下》还是其他的什么作品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话当然不能在节目里说,孔思益便顺势聊下去,聊到了《贞观长安》。
  “这是你在央视参与的第二个项目。”
  余寻光眨了眨眼,便看到李承乾的定妆照旁出现了《官运》的剧照,紧接着便被程俊卿的定妆照代替。
  孔思益应该是觉得两部剧差不多的班底所以不如放在一起讨论。
  “这两部剧更多的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余寻光说:“对世界另一层次的看法吧。”
  孔思益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接触到她的眼神,余寻光便继续道:“我在拍《大明奇案》饰演明祎的时候,有部分难受的经历。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浪漫主义,比较理想化的人,所以有些东西我是很厌恶的,后来到了《贞观长安》的时候就好了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
  “应该是文学侧重点的问题。传英大哥在描写明祎的部分时重点在于放大他的暴戾,而李承乾的剧本里重点是他的委屈与父子间的隔阂。所以当时演明祎我会想到皇权的压迫,承乾就还好。”
  这么一说余寻光又发现,他好像也没有演过正儿八经的皇帝。
  太棒了,加入安排。
  “《官运》也是权利的更迭,也有压迫。”
  “是的。《官运》更多的是黑暗,与阶级。”
  孔思益毫不意外地提到:“当初邬震启导演说他让你去玩玩见识黑暗什么的,是因为你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吗?”
  “大概有这个原因,”脸颊有些痒,余寻光伸手挠了挠,说:“其实很多人对我不太信任,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有不被信任的经历。”
  “是吗?”
  “是我刚拍戏那会儿的事。我感觉他们也不是针对我,就是冲着所有年轻演员去的,后来有人跟我说这是长年累月下,圈子里积攒下来的刻板印象造成的。”
  “按理来说你拍《贞观长安》时那么火了,也不被邬震启导演信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