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第41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小事,犯不着哭。
  又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遇到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推翻一切再重新开始。
  这部电影砸进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钱,他们作为领头的主创,要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责任。
  “这件事需要让余师兄知道。”他听见自己这么说。
  潘泽永点头,“对。”
  余寻光跟他们是平等的,现在遇到了电影设定方面的事,他们不能自负地认为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而瞒着他,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打着为他好的旗帜替他做决定。不论答不答应杜制片的要求,他都享有事件的知情权。
  “就现在吧。”潘泽永一拍大腿,起身。
  杜制片既然已经把话说出来了,那就代表着投资方那边已经坐不住了,他们的时间也不多。
  武晨远顺势掏出手机,“我先问问他在哪儿。”
  余寻光正在剧组的摄影师那儿。
  这个摄影叫邱连民,是李恕坤团队跟过来的老师傅。他拍过余寻光的《与善同行》,前些年又参与了《辰起时》,跟这俩孩子都有几分香火情。
  余寻光下了班来找他,是为了在他这儿确定分镜头的内容。
  《少年之死》开拍近两个月了,余寻光也看出来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不是程序上,而是拍摄和成片的方面。
  邱连民这里有剧组拍好的全部镜头存底,也有一些潘泽永初剪好的镜头。余寻光在上个月会以周为单位过来找他要片子看,从这个月开始,频率密集到了两三天一回。
  他看片子的时候不常说话。邱连民以为是他新养成的习惯,也没多问。
  但是最近,他自己琢磨出问题来了。
  他正好借着今天晚上这个机会发问:“小余,是不是小潘的镜头拍得有问题?”
  “嗯?”余寻光没应声,反而问:“叔,您觉得哪里有问题吗?”
  邱连民有一瞬间的沉默?后来一想这俩都是自家孩子,没什么不能说的,便直接道:“我是觉得画面内容太干巴了。”
  余寻光和邱师傅认识这么多年,早熟得跟什么一样。他看他杯子里的水空了,起身去帮他倒水,“叔,您继续说。”
  邱连民的眼睛追随着他,“小潘后来不太记得要往中间加景。”
  他说得委婉,其实仔细一想,这或许就是潘泽永不足的地方。之前没暴露,是因为他当家的时间少,作品还不多。拍《辰起时》时,空境和美术有央视那边负责,其他部分还有张庆鹤补充,看不出来什么问题。而他此前独立指导的《天才算法》又是都市剧,景色镜头基本上是用来做画面拼接的,功能性大于观赏性,成片也没有哪里不好看。
  现在拍电影可不同了,电影的灯影、光线、大小景,远近景,都得在美术上发挥出观赏的作用。
  邱连民分析:“可能还是那什么话剧形式闹的,他太追求这个了。”
  话剧舞台上一幕幕的景的固定的,哪怕有舞美艺术,也不是实拍的电影能比的。
  潘泽永和武晨远追求这种话剧形式,在定分镜头时就往这个方向去靠。后来开组,演员配合得宜,剧组氛围也好,潘泽永一时上头,更是只记得拍演员。
  其实演员对戏时的布景是有的,他前面还为了拍余寻光的镜头等了光。
  但邱师傅的意思是中间衔接方面不够。
  余寻光点头,他也觉得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之前以为是潘泽永打算先拍人物再拍景,便没多说什么。最近这段时间他看着素材越来越多,再在心里把成片和小潘哥的分镜头一对,才明白他是真的没有设置这个环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