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3)
“既然算我半个学生了,我还有一句话,希望诸位谨记。”
众人正狂热上头,纷纷热切地望向少年郡守。
“神在头顶,路在脚下。”
“既然左右不了天上的事,那就走好人间的路,你们能选择的,也唯有脚下的路。”
他们低头看,只能看到土黄的地,和自己无处安放的脚趾。
路……真的就在脚下吗?
众人感到迷茫,但他们见过了大人的厉害,也就听得进大人的话。
郡守大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应该……不会错吧?
他们短暂的头脑风暴中,沈清和悠哉悠哉地将书册拿到眼皮底下一看,眉心跳了跳。
“这字……好丑。”
胥乐生无奈道:“老师,‘活字印刷’要反刻,我们几个唯一手头功夫好些的就是游洛,但胶泥软和,不好着力刻字,还尚在改进。”他伸手往后翻了翻,“每份只前两页用了这‘印刷’的法子,后面全是我们手抄的,可挑灯了好几个晚上。”
沈清和刚动了嘴唇,胥乐生立即续道:“已经试验过十几种泥,毛坯也换了几次,已经在郡内招募雕刻师傅了,但这里……”胥乐生很委婉地点了一下,“所以有向外人才招聘的计划。”
“还行。”
沈清和这才点头。
“实验过程记得写报告,发下去吧。”
他刚刚挑着重点说的,这整合装订的册子才是完整版——是试验田被雹灾毁前的记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五人的报告合订在一起,数据不知详尽多少。
原本准备了正正好的六十份,现在这三四十人,人手一本还有小半富余,沈清和捡了一本看,头尾都光光溜溜,他不由发出一声轻笑。
学生们现在还很清澈啊,既不署名也不抢一作,真是完全没有危机意识……
见薛不凡在边上木木呆呆的,也顺手递给他一份。
沈清和刚刚的所有话还在薛不凡脑中呼啸,他目无焦距地盯着少年郡守的衣摆,猝不及防就被塞了本册子,他茫然地伸手抱进怀里。
“丘泉郡试验田关于农业发展优化研究”?
从未见过这么长且怪异书名。
底下的人迷茫懵懂,不代表他全然不知。府廷内鼎新革故且不论,这些东西本是农官传习,现在由他公之于众,究竟有什么目的?
手中书页徐徐翻开,色如雪,轻如云的手感,让他一愣,什么地方竟能产如此细薄光润,洁白透亮的纸张?再看墨色,润而不渗,是为上佳,这样名贵的精制纸,一次拿出一大叠,就用来誊抄,真是暴殄天物!世家出身的他也觉得奢侈。
沈清和:“这一版纸质量倒还行,现在能做到量产了吗?”
胥乐生:“大概可以,不过缺少人手,单是造纸小组里的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老师能不能再给点人啊。”
试验田,冶铁,烧炭,造纸,纺织…现在已经是把每个人掰成八瓣使了。
学生们昔日为读书吃的苦不过是沧海一粟,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脚不沾地,累得像只陀螺。
沈清和叹息:“现在这几边都缺人手,小胥,经费不足啊。”
胥乐生:“老师,我有个提议,不若我们以卖养人,在京都这样的好纸一尺就能市百钱,若向外销……” ↑返回顶部↑
众人正狂热上头,纷纷热切地望向少年郡守。
“神在头顶,路在脚下。”
“既然左右不了天上的事,那就走好人间的路,你们能选择的,也唯有脚下的路。”
他们低头看,只能看到土黄的地,和自己无处安放的脚趾。
路……真的就在脚下吗?
众人感到迷茫,但他们见过了大人的厉害,也就听得进大人的话。
郡守大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应该……不会错吧?
他们短暂的头脑风暴中,沈清和悠哉悠哉地将书册拿到眼皮底下一看,眉心跳了跳。
“这字……好丑。”
胥乐生无奈道:“老师,‘活字印刷’要反刻,我们几个唯一手头功夫好些的就是游洛,但胶泥软和,不好着力刻字,还尚在改进。”他伸手往后翻了翻,“每份只前两页用了这‘印刷’的法子,后面全是我们手抄的,可挑灯了好几个晚上。”
沈清和刚动了嘴唇,胥乐生立即续道:“已经试验过十几种泥,毛坯也换了几次,已经在郡内招募雕刻师傅了,但这里……”胥乐生很委婉地点了一下,“所以有向外人才招聘的计划。”
“还行。”
沈清和这才点头。
“实验过程记得写报告,发下去吧。”
他刚刚挑着重点说的,这整合装订的册子才是完整版——是试验田被雹灾毁前的记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五人的报告合订在一起,数据不知详尽多少。
原本准备了正正好的六十份,现在这三四十人,人手一本还有小半富余,沈清和捡了一本看,头尾都光光溜溜,他不由发出一声轻笑。
学生们现在还很清澈啊,既不署名也不抢一作,真是完全没有危机意识……
见薛不凡在边上木木呆呆的,也顺手递给他一份。
沈清和刚刚的所有话还在薛不凡脑中呼啸,他目无焦距地盯着少年郡守的衣摆,猝不及防就被塞了本册子,他茫然地伸手抱进怀里。
“丘泉郡试验田关于农业发展优化研究”?
从未见过这么长且怪异书名。
底下的人迷茫懵懂,不代表他全然不知。府廷内鼎新革故且不论,这些东西本是农官传习,现在由他公之于众,究竟有什么目的?
手中书页徐徐翻开,色如雪,轻如云的手感,让他一愣,什么地方竟能产如此细薄光润,洁白透亮的纸张?再看墨色,润而不渗,是为上佳,这样名贵的精制纸,一次拿出一大叠,就用来誊抄,真是暴殄天物!世家出身的他也觉得奢侈。
沈清和:“这一版纸质量倒还行,现在能做到量产了吗?”
胥乐生:“大概可以,不过缺少人手,单是造纸小组里的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老师能不能再给点人啊。”
试验田,冶铁,烧炭,造纸,纺织…现在已经是把每个人掰成八瓣使了。
学生们昔日为读书吃的苦不过是沧海一粟,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脚不沾地,累得像只陀螺。
沈清和叹息:“现在这几边都缺人手,小胥,经费不足啊。”
胥乐生:“老师,我有个提议,不若我们以卖养人,在京都这样的好纸一尺就能市百钱,若向外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