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快要年节了,你讲信送出后,另找差役送份年礼,这一路山高水远,正好赶上趟。”
  晋昌连连称是:“陛下如此关心,沈大人收到要乐开花了……”
  第33章
  收到宫中传出的准奏前, 平原上的筒形巨物已经已经开始运作,两面都架了云梯,一边投石炭, 一边投铁料,清北五人聚集此地, 指挥的加铁还是加炭,间隔着还要洒些石灰和炉渣, 分配在高炉工作的汉子将一簸箕一簸箕的东西倒进炉子里。
  上次郡民见过土窑烧出了木炭,这次对炉子能吐出些什么, 心怀饱胀的期待。
  虽还没收到昭桓帝明旨, 但沈清和与遥光再三保证好话说尽, 说是陛下定然同意, 若有枝节横生, 他一人承担所有责难。
  遥光坐在一块草垛上, 唇边衔着根麦秸。心道他也就是试试, 从前是文官近臣, 又不是工部出来的铁官,成不成的还是未知数呢……别以为炉子建的高就能成, 嘴仗打不过这小郡守,到时候冷灰爆豆, 指不定还要他来安慰。
  “纸上得来终觉浅, 书上虽有描述,但剂量用材都有差异, 若能就地找到最优指标, 也能造福后人。”
  沈老师是这样说的,几人深表赞同。
  朗新月记忆力好,分配到了记录的工作, 手中炭笔动得飞快,准确记录着每次加料的次序。
  这可是在炼铁啊!若不是跟来了丘泉郡,他们穷尽一生也只能是在书里读到,无法亲眼得见这毕生难忘的场面。
  而且老师还说过有发布清北刊物的计划,游洛都已经有了题材,他们要是落于人后岂不是太丢人了?作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定要好好争上一争的!
  基于此,他们一日都守在炉边,等着第一手资料。
  “呦呦,出来了出来了。”
  “这是,这是金子吗?!”
  “几块石头,竟能烧出金子来!”
  围观者在惊呼,纷纷跪在地上,朝高高的炉子下拜。
  炉子在长久炼制时,几乎是没什么声音的,大开的出铁口前,散发着赤红色金光的浓稠液体却噼里啪啦流淌,裹挟着未化的块状物。
  学生们没时间和民众解释,疾步走上前,判断着铁水状态,口中念念有词:
  “和书上记载的完美状态不一样。”
  “炉子里温度还是不够高,若能将铁矿弄得更碎些就好了。”
  “快快,拿去过水淬火,再过会儿这些就成废料了!”
  遥光不是没见过炼钢之景,但这和他记忆中的大相径庭,他看着几人火急火燎跑走,将化开的铁水转移到河边,心中五味杂陈。
  这还真给他们炼成了?
  他看了看眼前的高炉,又看了看远处又在呼呼生烟的炭窑,开始真心认可陛下书信里,对这小郡守评的‘才华横溢’了……
  ……
  丘泉郡第一件手工制的铁锄头新鲜出炉,年轻郡守爱不释手的来回把玩。虽然做工还是粗糙,但等日后做出模具,就不担心量产了,西北的土层坚韧,有了趁手工具,种起田来定能事半功倍。
  这把锄头要收藏起来,若以后建地方发展博物馆,还能挂起来展出,作为丘泉郡打开工业大门的第一炮!
  沈清和来回欣赏完,爱不释手的将锄头放下。
  他的案头摆放着两大张黄纸,左边的上书‘清北书院重建计划’,字符尚且疏朗,不时有圈圈点点,信手而写,还未有章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