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年代嫁糙汉 第1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平磊不知道即将要改开,也不知道高考要恢复,他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不过这些都不冲突。
  这段时间她已经很少插手机械厂的事了,就等着高考来临时,她也能安安心心的去高考。
  这次她去市里开会,也是想讨论机械厂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之前提过的全产业链整合已经初见成效,黑省已经成为最强的拖拉机产业基地,省委的领导让她去分享一下经验,也让其他产业有样学样,搞搞什么全产业链带动。
  正在赵小甜积极准备演讲稿的时候,农场里发生一件大事。
  七七年的新年刚过去一个月出头,一队军车浩浩荡荡来到了农场。
  与此同时,牛窝棚里传来抱头痛哭。
  他们,平反了!臭老九的名号,终于没了!
  已经与牛窝棚里老人们建立深厚感情的农场人也很激动,相处日子久了,他们是真的把这些老人当长辈尊敬的。
  来接人的小战士们啧啧称奇,这是他接的第五批平反老同志,前面四批怎么说呢,基本当地人知道他们平反后,眼底里有的是胆怯,后怕,还有躲闪,一看就知道这些老同志在农场里过的不好,甚至还受了磋磨。
  这些委屈他们都看在眼里,心底也是不好受的,幸好一切都过去了,人还活着,就是最大的希望。
  没想到,433农场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
  知道这些老人平反后,农场里的人也不藏着掖着了,以前还要在外人面前避嫌,适当伪装一下。这回直接从家里拿出大包小包,一个劲往老同志怀里塞。
  “项叔,您就收着吧,我家几个丫头,还有我叔家的几个臭小子,全靠你照顾,不给你点东西我亏心啊,也没啥好玩意,就是点吃的,还有两双鞋,我家婆娘做的,虽然手艺不咋地,但好穿。”
  “傻柱子,你说谁手艺不好呢!我可是小甜钦点的劳模标兵!”一位中年妇女叉腰,一把将自家爷们扯到一边去,自己上前,“项叔,唐婶,大恩不言谢,我没啥文化,也不懂大道理,但我知道,要是没有你们,我们农场的娃娃以后都要成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哪里还有机会去机械厂打工。你们且安心回去,等我们娃娃长本事,能去京城了,肯定想办法报答你们。”
  其他老人基本也是同样的待遇,甚至还有一些小娃娃抱着老同志的腿不撒手,非说要去老同志家当孙子。
  小兵们见此场景面面相觑,这关系,也未免太好了,根本不像是装出来的。
  且看这些老同志虽然瘦弱,但精气神十足,白头发都没有多少,一看就知道,这些老同志虽然吃苦,但没遭罪。
  难得啊。
  不知又谁说了句,“唉,可惜小甜不在,老婆子我还想好好感谢她呢。”
  一语毕,大家都伤感了。
  平反是好事,可也真舍不得农场。
  这么多年的帽子,让他们早就没了魄力,甚至有点谨小慎微。平反以后的日子还不知怎么样呢,家里财产也都被收走了,仔细想想,有可能还不如农场的生活。
  至少自己那几个孩子,为了避嫌可没有来农场看过他们。
  唐锁兰知道的,比在场人多一些,小甜未来很有可能去京城读书,他们这一批多数都是京大的老教授,总能见到的,但是这话她不能说。
  在农场看孙子的厉净秋也高兴,拉着唐锁兰的手不放,“唐姨,等回去了,你可要在我家多住两天,正好我找几个臭小子把隔壁院好好打扫打扫,让你住着舒心!”
  唐锁兰含笑点头,“你不嫌我老婆子麻烦就行。”
  别人一脸羡慕,他们可知道,这是赵小甜的婆婆,身份高着呢,没想到唐老太太和她关系这么好。
  外人哪里知道,唐家和厉家本就是世交,加上小甜的那层关系,肯定更为亲近了。
  项老有些担忧,“那沙......”
  提个姓氏,厉净秋就知道老爷子担心什么,毫不在意挥手,嘴里尽是轻蔑之意,“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你们就看着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