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心自古多薄凉。
  人人都想拥圣人之名,又唯恐坐圣人之实。
  寒夙也觉得这世间污浊不堪。
  只盼能早日安定。
  张副官感觉和那人说不清楚,命人赶了两三次都不见效果,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就有连长来报备说在在驻地附近的兵站旁有人自称报社记者,要求采访寒夙将军,并将前线战况刊登见报,张副官已经以担忧可能泄露军事机密的理由回绝,并表示担心记者安全,请他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区,这里是前线,不能控制的混乱战场,而且采访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可以在战后由他或相应的宣传部门代为接洽。
  没想到随着战局不断推进,那记着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张副官不太擅长和这类人打交道,他隔着老远看到那个记着穿着马甲,一手举着相机正在不停地与值班的士兵交谈。
  陈珂里站在驻地门口,讪讪的把手中的相机放回随身带的包里,还在不停的追问不能去前线能不能就在驻地拍几张照片,就算不能拍拍驻地能不能给正在值班的士兵小兄弟拍一张,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局势,这些照片可以帮助他们稳定军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能让整个社会如何如何......
  这次出来的是依旧是张副官,他铁青着脸,本就冷峻的脸上又添了几分威严。
  “张副官!我知道现在拜访可能给你们带来不便,但是请你们谅解!我们这次...”陈珂里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
  “何记者,军纪难为,还是请回吧。”
  “可是我...”
  “《关于确立战时新闻政策的决定》中明确提到,记者的采访报道需要经严格审查以及军方认可配合,陈记者要是对此还有异议的话,那不妨就留在这里,等你想清楚了怎么配合我们再把你放出来,如何?”
  第77章
  陈珂里不光收到了来自军队的明令禁止,还遭到了张副官意味不明的威胁,陈珂里自然是不敢赌的。他就一个报社记者,怎么敢对着寒夙以及他背后的军方势力对着干?
  唉
  还是有点可惜,要是能采访到寒夙的话...
  没准能随便问下谢予最近的情况,虽然他好像也没有这个身份和立场去质问寒夙。
  但是如果他能帮上什么忙的话,陈珂里丝毫不会吝啬。
  他会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谢予,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
  陈珂里回旅馆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准备回报社一趟,张副官对于采访的态度相当强硬,他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大用处,何况满天下的报社又不止他在的这一家,若战败则天下知。他也该回去多忙一下自己的事了。
  祁丹最近都没什么消息。
  陈珂里发出去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他心里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得回去看一趟。
  陈珂里拿着准备送给祁丹十八岁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精美的钢笔。
  钢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送钢笔给朋友、亲人或爱人,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在书写的过程中,对方能够时常想起赠送者,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选择一支具有特殊意义钢笔送给他人,可以传达出送礼者对对方独特的理解和关注,使礼物更具专属感,从而加深双方之间的情感联系。
  陈珂里是这样想的,他希望祁丹也是。
  经历过漫长的车程,陈珂里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走在报社所在的那条最繁华的街道。
  人来人往的繁华之处,在这里,远方的战火只不过是人们酒饭时的谈资。
  天高皇帝远,倒不如及时行乐。
  所以陈珂里才觉得祁丹难能可贵,身在富豪之家,心怀天下之民。尽管因为年纪尚小稚气未脱,但是忧国忧民的心思倒更像是一个垂暮老人对国家的深深缱绻。
  陈珂里毫不掩饰对祁丹的喜欢欣赏,他之前也不是没有听说过祁家要造势,请捉刀人来给小儿子铺路。文章虽好,但更为可惜的是被藏在祁丹背后的真正的人才,此人行文流畅,下笔有神,对实时针砭时弊,对政事。所论观点新颖独到,逻辑严密清晰,既能以史为鉴,又能结合当下国情民意,提出切实可行之策。言辞之间,不卑不亢,既有犀利批判之锋芒,又不失理性客观的态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