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莹娘心中一坠,心道这次怕是不成了,结果还白送了一只老母鸡出去。
  她正心灰意冷的准备离开,突然便又听那管事说道:“我念了名字的人,现在可以走了。剩下的人留下,你们都被录用了。”
  莹娘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睁大了双目,心中一阵狂喜。
  待只剩下了十名工人以后,管事才带了他们进入了一个房间,开始交代起了工作时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沈宣的糖厂工作,每天有十文钱的工钱,还包一顿午饭。
  一个月有四天休息,可以自行与管事调换安排,还每人都发放两套统一的服装,上班的时候都要穿着。
  这样好的待遇,在整个砂州打着灯笼都难找!莹娘听完管事的介绍,整个人都有些傻了,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毕竟一个月能挣二百多文,这比出海打渔的收入还高!再加上那三亩甘蔗地的收益,她与宝珠也能过的松快一些了!
  待管事准备离开,莹娘才连忙走了过去,对那管事说道:“多谢管事提携,不嫌弃我一个孤儿寡母的,能让我得了这么好的差事!”
  那管事看了莹娘一眼,才开口说道:“你感谢我倒还不如感谢一下当家的。他方才与我说了,其他人可以择聪明伶俐、年纪合适、身强力壮的挑选,但你必须留下来。”
  “也是当家的心善,知道你家境困难,一个寡母生活不易,才特地将你留下。”
  管事的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莹娘还有些怔怔的,想到那知州夫郞特地问过自己的家境,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时间,她心中一热,似有些泪水要涌出眼眶,但最终却还是忍住了。只急着回到家中,与儿子赵宝珠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赵宝珠听说莹娘成功留在了糖厂,明日便能去厂里做事,自是十分高兴。
  母子二人难得做了一锅白米饭,莹娘又花了两文钱割了一块巴掌大的肥肉,炸了些猪油炒菜,美美吃了一顿带油荤的炒蛤蜊,便算是庆祝了此事。
  赵宝珠听莹娘说起今日见到的那知州夫郞,心中也是十分的神往,恨不得也能见见这知州夫郞的模样。
  临睡之前,赵宝珠又对莹娘说道:“娘,那知州夫郞这般心善,想来知州大人也是个好官儿。明日早上我赶海的时候,就去一趟妈祖庙,给他二位祁个福。希望妈祖娘娘保佑二位大人平安康健,也不枉了他这一番菩萨心肠了。”
  沈宣坐在车中,金枝一边掀开车帘看着沿路的风景,一边开口说道:“沈哥儿,你真是菩萨心肠,还特地留了那寡妇做工。”
  沈宣闻言便道:“这世道,女子与哥儿比男子总是要更难些。她独自养育哥儿不易,我能帮的也就帮她一把。”
  这糖厂刚刚起步,现在也没什么活计。
  沈宣准备先培训这批工人学习制糖技术。之后等规模扩大了,再招更多工人,让他们去教授他人制糖的技术。
  现在沈宣租下的几百亩土地已经全都种上了甘蔗与水果等作物,但要等到地里有收成,就还要到明年初夏。
  厂房虽然已经修好了,但也只能先从其他地方买来一些材料,先试着制作一些东西探探市场。
  大晋制糖的工坊不少,冰糖、白砂糖都已经有了。
  一般的百姓,买不起太贵的糖,过年就会买些便宜的糖角子给孩子们吃。
  像京中的大户人家,早就已经吃着白糖了,制作糕点甚至会用蜂蜜。还有加了松子、果仁或是芝麻的粽子糖、花生酥糖、姜糖等也颇受欢迎,算是过年过节有钱人家招待客人的必备零嘴儿了。
  沈宣开了糖厂,若是只按部就班生产一些市面上的普通糖品自是没什么优势。
  砂州贫困,吃得起糖的人家不多。砂州本地没有糖厂,有钱人家大多都会去彭州买糖回来。
  沈宣的糖厂规模很大,又种植了那么多的甘蔗,当然是不可能只考虑本地需求。
  要让自家的糖厂脱颖而出,在其他地方打开市场,就必须独具特色,做出现在市面上没有的新品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