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三年,除了做生意赚钱,苏若锦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把早已传入天朝的棉花从闽南一带引到吴越之地,前世,她对淞江地区其实并不了解,但她听过淞江布,所以三年前,听到爹到淞江府任职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关于淞江地区的了解就是棉布。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区,在棉花传入天朝之前,天朝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天朝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棉字是从宋朝才开始出现的,也是这个时候棉花才开始慢慢普及。
  大胤朝此时还没有黄道婆,苏若锦利用生意之便,请人从南方带回棉种,这三年一直试种,去年成了,今年终于大面积种值。
  五月份,棉花移植到田里正是蓬勃生长之时,七月份左右花期,八九月吐絮。
  花期时,苏若锦大概还在淞江,但是八九月吐絮之时,她怕是已经回京了。
  想到这里,美中不足,她忍不住叹气,但幸好,苏若锦找到了曾经的张木匠,他也来到了江南,帮她制作纺织工具,教人们如何纺纱织布。
  不仅如此,苏若锦还找精通纺织的艺人,花大价钱把他们从南方请到淞江府来教老百姓们先进的技术,让淞江府一带的纺织技术由原来粗糙、单一、稀松变得精致、牢固、美观。
  苏若锦今天穿的一身棉裙,经纬密度布的厚度都堪称精品,它就是后世江南一带的淞江布,俗称老布,结实耐穿耐造,还吸汗舒适。
  如果今年风调雨顺,棉花丰收,那么要不了几年,棉花不仅会成为淞江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会像周边地区辐射,仍至整个两江地区。
  到了自家铺子,毛丫迎了出来,“锦娘——”
  “丫姐,怎么样?”
  “来拿粽子、咸鸭蛋的人很多。”
  苏若锦点点头,“做完今天就后面作坊仍旧做酱油、料酒。”
  “我已经跟掌柜说过了。”
  苏若锦停下脚步,特意说道,“一定要把大娘大婶子们的工钱结清,不允欠一文钱。”
  “是,锦娘。”
  苏若锦去车间看了一圈才回到账房,明天端午赛龙舟,准备今天把账看完,明天好好休息一天。
  一股屁坐下,一直到天上黑,毛丫进来点头,她才放下手中笔,靠到椅子上,准备按按太阳穴,还没得及,就感觉自己的太阳穴被人按住了。
  这力道、这手感绝对不是毛丫姐的,倏然睁开眼,头顶上方,一张眉如墨画,鬓如刀裁的脸瞬间映入眼帘。
  “瑾哥哥?!”
  惊奇、惊喜、激动……
  各种情绪纷沓而来。
  她雀跃要跳起,被赵澜按住了肩膀,一脸幽怨,阴阳怪气:“难为苏二娘子还记得我这个未婚夫,我还以为江南美人多,你早以把我给忘了。”
  苏若锦:……
  江南的美人有他美吗?
  第337章 请客
  赵澜这次来没有写信,着实给了苏若锦意外的惊喜。
  小娘子一身简约棉衫长裙,浑身没有半点饰物,连耳坠都没有,却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美得清新寡淡却又不失明艳,其美虽不能摄人心魄,但却能镌刻在心中,这样的美不会随时光流逝而逝去,反而会在岁月沉淀中得到升华。
  望着眼前日思夜想的小娘子,赵澜的眼神黏在她脸上,似乎带着一丝丝热意,寸寸辗转于她的脸颊,燎起一片红晕,小小账房内气温无声无息地上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