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105节(3 / 4)
“若要光宗耀祖,哪里还有比名垂青史更光宗耀祖了呢?”青年卫兵摇了摇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咱们陛下说了,国库一米一粟都是百姓们辛辛苦苦耕种而来的。咱们拿的是百姓的俸禄,自然要为民做事。这是忠君,并非可耻之事。”
“是极,是极。”城卫兵们连连点头附和。眼下仍是值勤之时,城卫兵不好堵在路上闲聊,很快便离去了。
待城卫兵远去之后,宋从心这才淡去面上的惶惑之色,抬步朝着英泽陵园的方向走去。这些城卫兵们都经历过一定的培训,但观念扭转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基本可以确定发生变故的应当便是兴国的天承帝与嘉禾公主,只是不知道是这两位中的哪一个?又或者二者皆是?
兴国此行除了勘探民情之外,宋从心的另一个目的便是为了拜祭故人。
英泽陵园乃是原本咸临的皇宫别院改建而来的,其建筑风格雍容大气,少了几分肃穆。但对于想要经营亲民之态的国君而言,这座陵园是塑造“兴国”这个共有概念的起步。宋从心甫一进入陵园,便看见了两座层楼高的青铜人像,两座人像毗邻而居,各守一方。
一人披坚持锐、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后军旗猎猎飞扬;一人姿态文雅,手持书卷经文,端坐在太师椅上。
铸造青铜人像的人显然对宣白凤与谢秀衣很是了解,无论是宣白凤的坚定不屈还是谢秀衣不笑也温的从容之感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五官眉目并没有进行细致的雕琢,也能从人像的姿态中品位出二者的不同来。
宋从心是从天书的描述中窥探到谢秀衣的结局的,后来调取了咸临的档案,她才知道谢秀衣所谓的“解决人间事”具体是什么。
“请司命刀时,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宋从心的手指轻轻抚过雕像底座上的碑文,寥寥百字,显然说不尽她们的一生。
“是啊,有时候确实想不明白,军师到底在想什么。”
宋从心有些出神之时,身旁却突然有人赞许似的附和她的话。她偏头朝一旁望去,却看见一位身穿锦衣的少年人正站在宣白凤的青铜像前,举着三炷香拜了又拜,最后恭恭敬敬地将香插进了香火炉。
做完这些,少年回过身来,他身如青松,笑如朗月,语气温和地道:“姑娘也是来拜祭军师的吗?”
“……”宋从心没料到自己的自言自语会被别人听去,而对方不仅没有把她的话当做耳边风,反而还坦荡大方地出言搭讪,这对于社恐而言着实不是那么友好。无奈之下,她只能硬着头皮微微颔首,道:“不过是来见见故人罢了。”
“故人吗?”少年似乎有些诧异地扬眉,随即又是一笑,“不知姑娘的故人是何处人士?在下乃京城原住民,对英泽陵园还是较为悉知的。”
宋从心沉默无言,她心想,你能不悉知吗?你身上的龙气简直藏都藏不住了。
“不必,我——”莫可奈何之下,宋从心转过身来正想婉拒,然而当她冷不丁地对上少年的面容时,尚未出口的话语却是猛然一顿。
“姑娘?”少年手中持香,那笑容着实让人感到眼熟。
但比起那酷似谢秀衣的笑容,少年手背上若隐若现的三叶金印才更令人惶恐。
宋从心:“……”
救命。原来那个步子迈得太大的莽夫竟是我自己吗?
第171章
“大同”之道早在千年前便已有雏形,咸临先祖忠于此道,兴太祖宣白凤为此铺平了前路。
但真正做到令行合一、喊出口号,却是最近才有的事。
巧了不是,白玉京和太虚宫的开放也是最近才有的事。
宋从心忍着层层上涌的心虚之感,配合对方的搭讪客套顺便套了一下话。在检查过对方的灵魂与肉身之后,宋从心可以确定眼前这位少帝是土生土长的土著,而不是不知从哪里来的夺舍了他人身躯的穿越者。但她不仅没能放下心来,反而心脏隐隐提到了嗓子眼上。
虽然天书曾经确实跟宋从心说过自己是“一切知识之河最终交织汇聚之所”,但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指的是可以“提取归纳所有人类脑海中的知识”的意思吗?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倒也不算太过意外,毕竟那些早已失传的秘籍肯定是没能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天书也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久,这才能做到将神州大陆上发生过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但……这样一来,兴国发生的所有变化莫非都是她建设白玉京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了吗?
“兴国风俗与别处大有不同。”宋从心决定试探一下这位少帝的想法,好在面具掩盖了她所有的表情,让他人无
法通过察言观色来获悉她的想法,“礼崩乐坏,纲常扫地,全无上下尊卑之分。身为外民,初入此地,这一路上的见闻着实让人触目惊心。本以为一统幽州的天承帝该是何等英明神武之君,却不想原是这等离经叛道之辈。” ↑返回顶部↑
“是极,是极。”城卫兵们连连点头附和。眼下仍是值勤之时,城卫兵不好堵在路上闲聊,很快便离去了。
待城卫兵远去之后,宋从心这才淡去面上的惶惑之色,抬步朝着英泽陵园的方向走去。这些城卫兵们都经历过一定的培训,但观念扭转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她基本可以确定发生变故的应当便是兴国的天承帝与嘉禾公主,只是不知道是这两位中的哪一个?又或者二者皆是?
兴国此行除了勘探民情之外,宋从心的另一个目的便是为了拜祭故人。
英泽陵园乃是原本咸临的皇宫别院改建而来的,其建筑风格雍容大气,少了几分肃穆。但对于想要经营亲民之态的国君而言,这座陵园是塑造“兴国”这个共有概念的起步。宋从心甫一进入陵园,便看见了两座层楼高的青铜人像,两座人像毗邻而居,各守一方。
一人披坚持锐、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后军旗猎猎飞扬;一人姿态文雅,手持书卷经文,端坐在太师椅上。
铸造青铜人像的人显然对宣白凤与谢秀衣很是了解,无论是宣白凤的坚定不屈还是谢秀衣不笑也温的从容之感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五官眉目并没有进行细致的雕琢,也能从人像的姿态中品位出二者的不同来。
宋从心是从天书的描述中窥探到谢秀衣的结局的,后来调取了咸临的档案,她才知道谢秀衣所谓的“解决人间事”具体是什么。
“请司命刀时,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宋从心的手指轻轻抚过雕像底座上的碑文,寥寥百字,显然说不尽她们的一生。
“是啊,有时候确实想不明白,军师到底在想什么。”
宋从心有些出神之时,身旁却突然有人赞许似的附和她的话。她偏头朝一旁望去,却看见一位身穿锦衣的少年人正站在宣白凤的青铜像前,举着三炷香拜了又拜,最后恭恭敬敬地将香插进了香火炉。
做完这些,少年回过身来,他身如青松,笑如朗月,语气温和地道:“姑娘也是来拜祭军师的吗?”
“……”宋从心没料到自己的自言自语会被别人听去,而对方不仅没有把她的话当做耳边风,反而还坦荡大方地出言搭讪,这对于社恐而言着实不是那么友好。无奈之下,她只能硬着头皮微微颔首,道:“不过是来见见故人罢了。”
“故人吗?”少年似乎有些诧异地扬眉,随即又是一笑,“不知姑娘的故人是何处人士?在下乃京城原住民,对英泽陵园还是较为悉知的。”
宋从心沉默无言,她心想,你能不悉知吗?你身上的龙气简直藏都藏不住了。
“不必,我——”莫可奈何之下,宋从心转过身来正想婉拒,然而当她冷不丁地对上少年的面容时,尚未出口的话语却是猛然一顿。
“姑娘?”少年手中持香,那笑容着实让人感到眼熟。
但比起那酷似谢秀衣的笑容,少年手背上若隐若现的三叶金印才更令人惶恐。
宋从心:“……”
救命。原来那个步子迈得太大的莽夫竟是我自己吗?
第171章
“大同”之道早在千年前便已有雏形,咸临先祖忠于此道,兴太祖宣白凤为此铺平了前路。
但真正做到令行合一、喊出口号,却是最近才有的事。
巧了不是,白玉京和太虚宫的开放也是最近才有的事。
宋从心忍着层层上涌的心虚之感,配合对方的搭讪客套顺便套了一下话。在检查过对方的灵魂与肉身之后,宋从心可以确定眼前这位少帝是土生土长的土著,而不是不知从哪里来的夺舍了他人身躯的穿越者。但她不仅没能放下心来,反而心脏隐隐提到了嗓子眼上。
虽然天书曾经确实跟宋从心说过自己是“一切知识之河最终交织汇聚之所”,但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指的是可以“提取归纳所有人类脑海中的知识”的意思吗?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倒也不算太过意外,毕竟那些早已失传的秘籍肯定是没能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天书也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久,这才能做到将神州大陆上发生过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但……这样一来,兴国发生的所有变化莫非都是她建设白玉京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了吗?
“兴国风俗与别处大有不同。”宋从心决定试探一下这位少帝的想法,好在面具掩盖了她所有的表情,让他人无
法通过察言观色来获悉她的想法,“礼崩乐坏,纲常扫地,全无上下尊卑之分。身为外民,初入此地,这一路上的见闻着实让人触目惊心。本以为一统幽州的天承帝该是何等英明神武之君,却不想原是这等离经叛道之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