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问题千百年前就吵过一回了,现在搬到台面上,那天幕之上的弹幕也开始发表起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在王朝末期后,国家动荡不安肯定不只是分封制之错,不然那个王朝也不会延续几百年之久。所以要是有人只怪罪于制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谁难道不知道此事么?关键是历史和人家那个后世已经证实了,县制才是最好的,否则也不会被人家采纳了。分封制度早已无可救药。]
  [哼,同姓诸侯尚且包藏祸心,更别说异姓之王了。]
  有些话简直就是在指名道姓了,说得长孙祯都眉心一跳。
  到底是要成大事的人,他面色很快就平静下来,并不为那些言论所烦扰。
  异姓诸侯王又不止他一人,皇帝的统治力削弱,难保其他人就不会生出异心。
  天幕之上的元宁还不知晓他的王朝已经被别人惦记上了,还在认认真真地听亓老师说起春秋战国的争霸故事。
  亓老师只挑着历史节点来说,讲的还都是最有名的雄主,以及追随他们的人,同时也没忘了提那个时代的文人和他们创造出来的学术。
  那可以说是他们国家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了,一直流传到今日都还被人使用着。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他们懂得教化,披着文明的外皮,否则和禽兽无异。”亓老师随口说了这话,“而当时的文化直到现在都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所以又被认为是优秀的传统,一直被奉为圭臬。”
  元宁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非常赞同亓老师说的话。
  他今日光是听着这些雄主名人的故事都已经心驰神往了,恨不能亲眼去见识一下那个时代的浪潮,一睹他们的风采。
  更别提那些大盛朝的文人了,更是激动得面庞都红了。
  要不怎么说先贤是文人们的模范呢,那个时候定下的风骨直到如今都还有人模仿。
  能够名留青史,不也正是他们最渴望的事情么。与之相比,封侯拜相都算不得什么了。
  今天的课结束了之后,元宁仍旧心神恍惚,回去了也还在回味老师讲述的一切。
  关飞渡纳闷:“那历史真的讲得那样好吗,都回家了你还在走神想着。”
  元宁颇为不好意思,察觉到了自己冷落关飞渡后,道了句歉,才双眼发亮地说:“嗯,亓老师讲课真的很有意思,哪怕是寥寥几句我都受益匪浅。”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本就喜欢历史,如果飞渡哥哥不爱听,兴许就会觉着无趣乏味。”
  他喜欢实话实说,分析利弊。
  关飞渡来了点兴致:“要不我跟着你旁听一节课,实在没意思,我就不去听了。”
  元宁很欢迎:“好呀,老师应该也不会介意旁边多一个蹭课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