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2 / 3)
听到这,赵北岌忍不住扑哧一笑,他以为这群老不死会先给自己按个什么叛国的罪名,谁知道竟是问这些废话。
长腿一搭换了个姿势,赵北岌冷笑:“北境的军政要务皆由父王全权管理,我敢问诸位,你们是以什么身份问本王这些狗屁问题。”
昌宁侯乔瑾最沉不住气,看着赵北岌一脸放肆的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立即质问:“小郡王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吗?如今陛下病重,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内阁的诸位大臣商议决策,郡王殿下这次回京,圣旨上已经写明,不可带兵,如今七千玄鸮军就驻守在城外,你抗旨不尊,莫非有谋反之意。”
长腿踢翻案几,赵北岌站起身,他身形高大,虽未身着铠甲,却依然给人一股强大的肃杀之气,轻蔑地看着这群老匹夫道:“什么是抗旨不尊,本王若真的抗旨,如今守在城外的可不是七千玄鸮军,而是二十万北境军,那还有你们在这喝酒吃肉的日子。”
说罢他长腿一迈走向前,同样质问,“本王倒是想问问诸位大人,为何封锁京城,荣亲王世子跟南伯侯又为何擅自离开封地,还带着守备军出现在京畿,以及王阁老为何会殉国,诸位若是不能给本王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本王也不介意,血洗昭明殿。”
听到赵北岌想大开杀戒,一些官员露出惊恐的表情,甚至有大胆者发出质疑:“我等都是大虞的股肱之臣,岂是殿下说杀就杀的。”
“股肱之臣,你们也配。”
面对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北燕小郡王赵北岌,襄云侯没想过跟他硬碰硬,而是想用怀柔政策把人驯服,再寻时机灭口,毕竟他的存在挡了北星的路。
奈何昌宁侯这个沉不住气的家伙,挑起小郡王的怒火,若他真要大开杀戒,他们这群人都难逃一死。
襄云侯露出笑意,上前好言道:“殿下莫生气,昌宁侯跟户部大人也是为国担忧,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病重,又无立太子诏书,下官等人请殿下跟镇北王回京,也是商议立太子之事。”
赵北岌问:“那本王倒想问问,立太子一事谁说了算?”
“自然是由内阁跟几位王爷宗亲商议,再奏请太后娘娘决断。”
他们都敢以祖母的性命安危来威逼自己跟老爹回京,如今却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世家这群人的脸皮当真是厚。
赵北岌道:“还商议什么,陛下无子,父王又是先帝嫡子,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弟,本王的大哥就是太子。”
襄云侯并不意外这个回答,而是一笑道:“立镇北王为太子,自然是名正言顺,下官等自然无异,但如今王爷身上背着人命,世子又有龙阳之好,若王爷继位,恐怕会惹来天下人不满。”
赵北岌挑眉:“什么命案,大理寺跟刑部核查完了吗,就说父王身上有命案?”
这会青梦之也上前道:“郡王殿下,死者的家人已经闹到了京兆府,如今满城皆知,王爷就算无罪,也需经由宗人府跟大理寺刑部会审后才能断定啊!”
“好啊,那就查,查个一清二楚,若是父王有罪,我们一家愿贬为庶民即刻滚出京畿,若是父王无罪,那么本王亲自砍下你们的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
第126章 结局1故事准备结局啦
不知是不是赵北岌身上煞气太重,他话音刚落,大殿内几盏宫灯瞬间熄灭,乌云遮住月光,一阵冷风吹入殿内,烛火闪烁照得人影不断摇晃,犹如地狱恶鬼。
看着盛怒中的赵北岌,不少人有些打怵,毕竟北燕小郡王的凶名无人不知,他徒手斩断戎狄王脑袋的事情,至今都还震慑着戎狄余孽。
襄云侯阳必愕看向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小郡王,对他的杀意更深几分。
只要镇北王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继位的不管是世子还是小郡王,世家跟淮南将永不见天日,下场只有挫骨扬灰。
因此不管是世族的荣耀,还是淮南的皇位,他们这次只能赢,不能败。
藏于袖中的双手微微握紧,阳必愕上前:“殿下息怒,此案尚未有定论,还需再议。”
赵北岌反问:“再议什么,方才襄云侯说,父王的案子需大理寺、刑部跟宗人府联合稽查,今夜正好内阁的几位大人都在此,不如就定下稽查的人选如何?”
刑部尚书温道简深知自己逃不过,主动上前:“不知郡王殿下想挑选何人来负责此案?”
“温大人这是在说玩笑吗,本王常年带兵打仗,如何认识朝中的官员?莫不是大人想趁此时机给本郡王扣个结党隐私的罪名,让本王也入狱。”
要知道,世家当初弹劾王阁老的罪名之一便是结党营私,霍乱朝纲。
被赵北岌浑身霸气压得喘不过气的温道简只觉得汗流浃背:“既然殿下没有合适的人选,下官提议让刑部侍郎应瑕主审此案如何?” ↑返回顶部↑
长腿一搭换了个姿势,赵北岌冷笑:“北境的军政要务皆由父王全权管理,我敢问诸位,你们是以什么身份问本王这些狗屁问题。”
昌宁侯乔瑾最沉不住气,看着赵北岌一脸放肆的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立即质问:“小郡王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吗?如今陛下病重,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内阁的诸位大臣商议决策,郡王殿下这次回京,圣旨上已经写明,不可带兵,如今七千玄鸮军就驻守在城外,你抗旨不尊,莫非有谋反之意。”
长腿踢翻案几,赵北岌站起身,他身形高大,虽未身着铠甲,却依然给人一股强大的肃杀之气,轻蔑地看着这群老匹夫道:“什么是抗旨不尊,本王若真的抗旨,如今守在城外的可不是七千玄鸮军,而是二十万北境军,那还有你们在这喝酒吃肉的日子。”
说罢他长腿一迈走向前,同样质问,“本王倒是想问问诸位大人,为何封锁京城,荣亲王世子跟南伯侯又为何擅自离开封地,还带着守备军出现在京畿,以及王阁老为何会殉国,诸位若是不能给本王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本王也不介意,血洗昭明殿。”
听到赵北岌想大开杀戒,一些官员露出惊恐的表情,甚至有大胆者发出质疑:“我等都是大虞的股肱之臣,岂是殿下说杀就杀的。”
“股肱之臣,你们也配。”
面对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北燕小郡王赵北岌,襄云侯没想过跟他硬碰硬,而是想用怀柔政策把人驯服,再寻时机灭口,毕竟他的存在挡了北星的路。
奈何昌宁侯这个沉不住气的家伙,挑起小郡王的怒火,若他真要大开杀戒,他们这群人都难逃一死。
襄云侯露出笑意,上前好言道:“殿下莫生气,昌宁侯跟户部大人也是为国担忧,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病重,又无立太子诏书,下官等人请殿下跟镇北王回京,也是商议立太子之事。”
赵北岌问:“那本王倒想问问,立太子一事谁说了算?”
“自然是由内阁跟几位王爷宗亲商议,再奏请太后娘娘决断。”
他们都敢以祖母的性命安危来威逼自己跟老爹回京,如今却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世家这群人的脸皮当真是厚。
赵北岌道:“还商议什么,陛下无子,父王又是先帝嫡子,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弟,本王的大哥就是太子。”
襄云侯并不意外这个回答,而是一笑道:“立镇北王为太子,自然是名正言顺,下官等自然无异,但如今王爷身上背着人命,世子又有龙阳之好,若王爷继位,恐怕会惹来天下人不满。”
赵北岌挑眉:“什么命案,大理寺跟刑部核查完了吗,就说父王身上有命案?”
这会青梦之也上前道:“郡王殿下,死者的家人已经闹到了京兆府,如今满城皆知,王爷就算无罪,也需经由宗人府跟大理寺刑部会审后才能断定啊!”
“好啊,那就查,查个一清二楚,若是父王有罪,我们一家愿贬为庶民即刻滚出京畿,若是父王无罪,那么本王亲自砍下你们的脑袋挂在城墙上示众!”
第126章 结局1故事准备结局啦
不知是不是赵北岌身上煞气太重,他话音刚落,大殿内几盏宫灯瞬间熄灭,乌云遮住月光,一阵冷风吹入殿内,烛火闪烁照得人影不断摇晃,犹如地狱恶鬼。
看着盛怒中的赵北岌,不少人有些打怵,毕竟北燕小郡王的凶名无人不知,他徒手斩断戎狄王脑袋的事情,至今都还震慑着戎狄余孽。
襄云侯阳必愕看向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小郡王,对他的杀意更深几分。
只要镇北王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继位的不管是世子还是小郡王,世家跟淮南将永不见天日,下场只有挫骨扬灰。
因此不管是世族的荣耀,还是淮南的皇位,他们这次只能赢,不能败。
藏于袖中的双手微微握紧,阳必愕上前:“殿下息怒,此案尚未有定论,还需再议。”
赵北岌反问:“再议什么,方才襄云侯说,父王的案子需大理寺、刑部跟宗人府联合稽查,今夜正好内阁的几位大人都在此,不如就定下稽查的人选如何?”
刑部尚书温道简深知自己逃不过,主动上前:“不知郡王殿下想挑选何人来负责此案?”
“温大人这是在说玩笑吗,本王常年带兵打仗,如何认识朝中的官员?莫不是大人想趁此时机给本郡王扣个结党隐私的罪名,让本王也入狱。”
要知道,世家当初弹劾王阁老的罪名之一便是结党营私,霍乱朝纲。
被赵北岌浑身霸气压得喘不过气的温道简只觉得汗流浃背:“既然殿下没有合适的人选,下官提议让刑部侍郎应瑕主审此案如何?” ↑返回顶部↑